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分析苏北五地市(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培养模式及培养组织管理,探索各地市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期在理论上不断完善江苏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上为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江苏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执行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问卷和访谈提纲由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统一设计,并统一组织进行调研和访谈,采集一手资料。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各类组织整体数量差异较大,其中市级运动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5所,盐城7所,宿迁3所,连云港2所,淮安1所;区县级运动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盐城,淮安分布较多,其中徐州6所,盐城9所,淮安7所,连云港,宿迁分布较少,都是4所;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分布状况为:徐州33所,连云港35所,盐城58所,位于中部的宿迁有18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22所,连云港14所,盐城17所,淮安15所,宿迁数量最少,只有4所;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分布状况为:徐州、盐城8所,连云港6所,宿迁3所,淮安2所。2)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二集中”、“一集中”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形式以“三集中”、“二集中”和“一集中”模式为主,采用“三集中”的模式组织主要分布在宿迁,采用“二集中”模式的组织主要分布在徐州,采用“一集中”模式的组织主要分在盐城;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办队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以市队校办、市队县办、市校联办以及市队企业俱乐部办等为主要形式,其中宿迁市校联办规模较大,项目数量较多;徐州、宿迁、盐城主要以市队校办为主;宿迁、淮安主要以市队县办为主。3)苏北五地市运动项目布局整体结构来看,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校、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以及各市级运动学校仍以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和田径项目为主;其他项目如蹦床,技巧,艺术体操,棋类,轮滑,棒球,保龄球,太极拳,体育舞蹈等开设较少;以“三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击剑,举重,柔道,摔跤等,以“二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篮球,田径,跆拳道等,以“一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是游泳。4)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体教结合和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基层知晓度不高,未能建立有效的体教结合沟通协调机制,政策执行不力;学训矛盾仍然存在,竞赛过程中过度注重优势项目,项目发展不均衡。根据以上结果,研究认为:1)宿迁和淮安有必要加强对国家级俱乐部、市级运动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传统校审批筹建工作,积极向徐州、盐城学习,不断完善本地区基层培养组织;2)徐州地区继续保持“二集中”发展优势,逐渐向“一集中”培养模式过度;盐城继续采用“一集中”培养模式;宿迁、连云港、淮安逐渐较少“三集中”培养组织的比例,向“二集中”、一集中培养模式靠拢;各地区市校联办和一品一校不断深入开展,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3)五地市在保持三大球和田径这些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地区的特色项目,如徐州的击剑、棋类项目;连云港的赛艇、射击项目;盐城的花样游泳、举重项目;淮安的步枪、跳水项目等;继续开发潜在优项目;4)针对运动队管理,要坚持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项目中心管理制度,不断拓宽市县、高校、企业、协会、俱乐部联办省优秀运动队渠道;加强基层青少年训练单位管理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训练管理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