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环境是否影响移植的成年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存活、增殖以及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方法:采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分离双侧胫股骨全骨髓细胞,于20%FBS的高糖型DMEM培养基、37℃、5%CO2条件下培养。差速黏附法纯化MSC,传代扩增细胞,DAPI荧光标记。利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1周,将等量已标记的MSC分别植入梗塞区和非缺血区的心肌中,在移植后1、2、4周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注射部位MSC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SC在两种移植环境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nT)的表达。比较梗塞区与非缺血区MSC在细胞计数和TnT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培养的全骨髓细胞增殖较快,一般原代培养4-6天可传代,传代培养3-4天可再次传代。经2-3次传代后,贴壁细胞全部纯化为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MSC。DAPI标记的成功率接近100%。冠脉结扎1周以后,模型动物的左室壁形成圆形梗塞灶。荧光镜下,移植1周、2周、4周的组织切片中,移植的MSC胞核呈现蓝色荧光,在梗塞区和非缺血区心肌中都可以找到。移植1周,非缺血区的MSC计数(5170.25±548.51)和TnT阳性率(1.41%±0.34)与梗塞区(5695.00±631.43和2.32%±0.76)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2周,非缺血区的MSC主要聚集在注射点周围,增殖和扩散均较慢。而梗塞区的MSC增殖较快,扩散明显,部分细胞渗透到与梗塞灶边缘交界的心肌纤维之间。梗塞区的MSC在细胞计数(15022.25±991.29)和TnT阳性率(9.17%±2.48)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缺血区(7566.88±839.98和4.29%±0.74 P<0.01)。移植4周,MSC的DAPI荧光明显衰减,能分辨的MSC明显减少。在细胞计数方面,梗塞区(805.57±218.28)与非缺血区(686.33±140.81)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TnT阳性率方面,梗塞区(14.76%±3.32)仍然显著高于非缺血区(8.97%±1.12 P<0.05)。 结论:MSC可以耐受急性心肌梗塞环境,急性心肌梗塞环境可以刺激MSC增殖和扩散,有利于MSC向心肌样细胞方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