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几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调查,了解到体育能力对人们独立、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及身体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出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学生 中职学校 体育能力 培养策略
从2007年开始,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多数学校均能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1]。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的同时,学生体育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显著提升。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是影响学生毕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能力上得到根本性改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才能显著提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我省东部几个城市的五家中职院校(其中公办院校3家、民办院校2家)的农村中职学生进行随机问卷发放。
1.2研究方法
首先是问卷调查法,对我省东部几个城市的五家中职院校农村中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96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957份,有效率为99.2%。其次是数理统计法,把采集到的数据借助统计软件实现规范处理。再次是访谈法,实地采访几所院校的十余名一线教师,并整理采访内容。
2.研究结果分析
2.1体育能力的内涵
体育能力是行为主体独立与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在学生毕业之后,按照工作性质的区别,再参考自身性别特点、年龄特点及健康情况,进行相应体育锻炼以满足身体发展需要。体育能力是个体能力里面的特殊组成部分[2]。在探讨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时,我们需要对学生当前所处体育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先行分析,从而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2体育观念研究结果
近年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体育竞赛在我国各地纷纷举行,而大量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也给予其以极大关注热情,这让包括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关注体育竞赛、了解体育竞赛,并从中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健、美、力,由此,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观念得到了极大提升,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体育能力的重要性,而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对此尚不认可,认为体育能力无用,或者说不清楚,这仍需我们继续努力加以调整改进。
表一 体育能力观念调查结果
2.3体育理论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70%的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对体育理论了解程度一般甚至不太了解,出现这种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这一结果很能说明当前农村中职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意识不够强,其原因在于,农村学生的文化课上进心较强,而关于体育的兴趣爱好更倾向于其娱乐功能,而很少想过体育能力的系统性与理论性要求。
表二 体育理论调查结果
2.4体育能力研究结果
体育实际应用能力的价值在于可以使学生长期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并且保证训练活动的有效性[3]。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能力的塑造,关键还是在于实践即实际应用能力。而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参加选修课的情况;其二是参加校级及校以上级别比赛的情况;其三为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的比例。另外,因为体育能力的实践是同终身体育观念密切相连的,所以亦应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情况考虑在内。调查结果列示如下,从该表可以了解到,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其中依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表三 体育能力调查结果
3.建议
3.1积极转变体育观念
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多样化,也就是从最初简单的生物体育,向生物体育、心理体育、社会体育的多维立体体育过渡[4]。中职学校亦应对照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切实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训练意识,致力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体育教育。目前,学校体育的深层次涵义已经是传统学校身体教育的涵义所能取代的,学校体育在功能上与目标上正呈现出强大的多维度特征[4]。应该说,学校体育功能综合了普通的教育功能及以学生未来发展的体育功能两项职责,它具备了身体素质强化、学生健康程度增加的作用。这一点对于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其意义更加突出。所以,若想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则中职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扭转陈腐体育教育功能上的认知偏差,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经济形势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形势相适应的体育教育思维理念。教师应当提升体育能力培养有关内容的认识,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实践操作等项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强调学生体质提升的过程中,同时应当关注农村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向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方向努力。
3.2注重培养体育理论知识
注重培养体育理论知识是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核心枢纽环节,是体育能力培养与造就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能力的取得关键就在于体育科学知识及体育理论的恰当应用,以及其对体育实践具体活动的引导。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体育课进行身体活动与锻炼,但有更多机会是需要理论知识争取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多数学生没时间也不愿意进行独立运动[5]。所以借助理论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了解体育活动的应用原则及相关的生理知识、卫生知识,从而丰富身体训练的内容,强化身体训练效果。
针对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尤其应当注意满足教学时数要求,并按照农村学生知识水平偏弱、思维方式与城镇学生的区别特点,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差异化教法。而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各个阶段,都应主动讲授相应的体育理论,并针对性开办各类健康讨论、运动项目讲座等。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传达体育科学理论的拓展性内容,让学生逐步对体育理论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3.3促进学生提升体育实践能力
中职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体育锻炼知识的最后阶段,更是学生增强体育实践能力的集中适应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具体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大纲中所展现出来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内容,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按照中职学校的学制特点,参酌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在第一个学生适当开设一些基础体育实践项目,比如球类、体操、武术等[6],以便让学生的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攀登等基本活动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且在速度、弹跳、耐力、身体柔韧度等方面有一个综合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应当着重探讨如何增强学生身体能力,而非探讨如何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当然,在此阶段,参加体育选修课及各种类型的比赛同样非常必要,一方面这是体育兴趣培养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诱因。而在第二及第三学年,农村学生体育意识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体育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时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兴趣,使其深入投入到各类体育项目中,像足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皆可以使学生深入涉足,以便让学生熟练应用一个甚至多个体育运动项目。如此一来,在学生接近毕业之际,甚至在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以后,均能够主动按照自身工作情况,进行合理化体育项目与体育强度安排,并独立完成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自身心理与身体健康的现实需求,这也是学生体育能力一贯化的具体实施表现。
4.结语
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是影响学生毕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能力上得到根本性改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才能显著提升。近些年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已经与城镇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近,而在此期间,依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于认识水平、基础理论及实践应用几个方面,只有采取适当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继续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秀莲.夸美纽斯体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04.
[2]王泽霖.河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09:19-22.
[3]陈鑫林.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33-34.
[4]杨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4):24-25.
[5]康晨冉.从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审视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D].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2012,10:12-13.
[6]鞠明海.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45-47.
关键词: 农村学生 中职学校 体育能力 培养策略
从2007年开始,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多数学校均能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1]。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的同时,学生体育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显著提升。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是影响学生毕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能力上得到根本性改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才能显著提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我省东部几个城市的五家中职院校(其中公办院校3家、民办院校2家)的农村中职学生进行随机问卷发放。
1.2研究方法
首先是问卷调查法,对我省东部几个城市的五家中职院校农村中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96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957份,有效率为99.2%。其次是数理统计法,把采集到的数据借助统计软件实现规范处理。再次是访谈法,实地采访几所院校的十余名一线教师,并整理采访内容。
2.研究结果分析
2.1体育能力的内涵
体育能力是行为主体独立与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在学生毕业之后,按照工作性质的区别,再参考自身性别特点、年龄特点及健康情况,进行相应体育锻炼以满足身体发展需要。体育能力是个体能力里面的特殊组成部分[2]。在探讨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时,我们需要对学生当前所处体育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先行分析,从而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2体育观念研究结果
近年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体育竞赛在我国各地纷纷举行,而大量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也给予其以极大关注热情,这让包括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关注体育竞赛、了解体育竞赛,并从中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健、美、力,由此,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观念得到了极大提升,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体育能力的重要性,而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对此尚不认可,认为体育能力无用,或者说不清楚,这仍需我们继续努力加以调整改进。
表一 体育能力观念调查结果
2.3体育理论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70%的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对体育理论了解程度一般甚至不太了解,出现这种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这一结果很能说明当前农村中职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意识不够强,其原因在于,农村学生的文化课上进心较强,而关于体育的兴趣爱好更倾向于其娱乐功能,而很少想过体育能力的系统性与理论性要求。
表二 体育理论调查结果
2.4体育能力研究结果
体育实际应用能力的价值在于可以使学生长期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并且保证训练活动的有效性[3]。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能力的塑造,关键还是在于实践即实际应用能力。而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参加选修课的情况;其二是参加校级及校以上级别比赛的情况;其三为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的比例。另外,因为体育能力的实践是同终身体育观念密切相连的,所以亦应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情况考虑在内。调查结果列示如下,从该表可以了解到,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其中依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表三 体育能力调查结果
3.建议
3.1积极转变体育观念
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多样化,也就是从最初简单的生物体育,向生物体育、心理体育、社会体育的多维立体体育过渡[4]。中职学校亦应对照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切实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训练意识,致力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体育教育。目前,学校体育的深层次涵义已经是传统学校身体教育的涵义所能取代的,学校体育在功能上与目标上正呈现出强大的多维度特征[4]。应该说,学校体育功能综合了普通的教育功能及以学生未来发展的体育功能两项职责,它具备了身体素质强化、学生健康程度增加的作用。这一点对于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其意义更加突出。所以,若想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则中职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扭转陈腐体育教育功能上的认知偏差,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经济形势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形势相适应的体育教育思维理念。教师应当提升体育能力培养有关内容的认识,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实践操作等项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强调学生体质提升的过程中,同时应当关注农村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向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方向努力。
3.2注重培养体育理论知识
注重培养体育理论知识是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核心枢纽环节,是体育能力培养与造就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能力的取得关键就在于体育科学知识及体育理论的恰当应用,以及其对体育实践具体活动的引导。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体育课进行身体活动与锻炼,但有更多机会是需要理论知识争取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多数学生没时间也不愿意进行独立运动[5]。所以借助理论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了解体育活动的应用原则及相关的生理知识、卫生知识,从而丰富身体训练的内容,强化身体训练效果。
针对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尤其应当注意满足教学时数要求,并按照农村学生知识水平偏弱、思维方式与城镇学生的区别特点,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差异化教法。而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各个阶段,都应主动讲授相应的体育理论,并针对性开办各类健康讨论、运动项目讲座等。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传达体育科学理论的拓展性内容,让学生逐步对体育理论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3.3促进学生提升体育实践能力
中职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体育锻炼知识的最后阶段,更是学生增强体育实践能力的集中适应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具体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大纲中所展现出来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内容,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按照中职学校的学制特点,参酌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在第一个学生适当开设一些基础体育实践项目,比如球类、体操、武术等[6],以便让学生的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攀登等基本活动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且在速度、弹跳、耐力、身体柔韧度等方面有一个综合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应当着重探讨如何增强学生身体能力,而非探讨如何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当然,在此阶段,参加体育选修课及各种类型的比赛同样非常必要,一方面这是体育兴趣培养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诱因。而在第二及第三学年,农村学生体育意识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体育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时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兴趣,使其深入投入到各类体育项目中,像足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皆可以使学生深入涉足,以便让学生熟练应用一个甚至多个体育运动项目。如此一来,在学生接近毕业之际,甚至在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以后,均能够主动按照自身工作情况,进行合理化体育项目与体育强度安排,并独立完成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自身心理与身体健康的现实需求,这也是学生体育能力一贯化的具体实施表现。
4.结语
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是影响学生毕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能力上得到根本性改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才能显著提升。近些年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已经与城镇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近,而在此期间,依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于认识水平、基础理论及实践应用几个方面,只有采取适当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继续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秀莲.夸美纽斯体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04.
[2]王泽霖.河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09:19-22.
[3]陈鑫林.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33-34.
[4]杨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4):24-25.
[5]康晨冉.从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审视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D].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2012,10:12-13.
[6]鞠明海.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