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年)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占领台湾、划福建为势力范围,加强对福建的控制,引发福建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骤变为研究起点,以世界体系理论和地域经济圈理论为指导,用统计学和比较史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着重梳理福建对外贸易(1895-1937年)发展阶段及成因、探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迁,试图从福建日益深入地卷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观察对外贸易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重构历史的本来面貌,勾勒对外贸易的总体形象,并总结其特征,透视世界体系对福建的影响,并从纵向上考察对外贸易究竟怎样或在多大程度上受传统贸易圈的支配和影响?通过追溯甲午战争以前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为研究的铺垫,着重从纵向分析了在世界体系结构性变动和周期性发展及地域经济圈运作机制的影响下,福建对外贸易(1895-1937年间)经历的1895-1913年、1914-1918年、1919-1931年、1932-1937年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全面细致地考察了福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指出,发生在世界体系中心区(英、美等)——半边缘区(日本等)——边缘区(福建)之间的商品的流动不仅仅是机制工业品和生产原料品的交换,而且表现出具有明显的地缘经济商品互济性质;并详细地考察了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变迁,指出近代以来福建主要贸象对象从以英国、美国为主,逐步转向东亚(以台湾为中介)、东南亚(以新加坡为中介)各国为主的发展格局。 这充分地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福建对外贸易(1895-1937年)随着世界体系结构性变动和周期性发展造成的动态国际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外,还受到历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向东南亚的移民潮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支撑的南中国海商业网络的牵动和制约。总结了在这双重机制的作用下,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贸易地位和历史特征,指出,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建构在历史形成的、具有显明经济文化特征的社会网络基础上的地域经济圈的作用,是福建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  多波段图像融合可以有效综合各个波段图像中包含的特征信息。针对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图像视觉显著性提取的双波段图像融合方法,一方面旨在凸显红外图像的目标信息,另一方面又尽可能的保留了可见光图像的丰富细节信息。首先,在局部窗口内实现红外图像的显著性图提取,并通过窗口尺寸的变化形成多尺度的显著性图,并对这些显著性图进行最大值的优选叠加,以获取能反映整幅红外图像各个尺寸目标的显著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揭示了母国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差异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ODI)对出口的作用,并从"中国—东道国"视角给出经验证据。在理论层面:基于ODI的四种基本类型,得到
7月27日上午,我所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陈东征同志作动员报告,中国证监会督导组组长马才斌同志对深交
目标检测就是判断被监测对象是否出现,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首要前提。由于传感器节点协作执行检测任务,因此,应用于通信网中的解耦和最大吞吐量的网络设计不能使系统检测
目的:建立何首乌快速繁殖体系并对之进行优化;探索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何首乌的繁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将顶芽于不
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大量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既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豐厚的條件,也為上古音研究開闢了新的天地。上古音有望結束“沒有精確的時代觀念、沒有地理觀念”的時
根据Wx-mq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设计特异引物,对1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以及武育粳3号(不含Wx-mq基因)/关东19
汉末魏晋十六国时期,河北地区曾长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所在,并逐渐成为了北方的文化中心,其政治、军事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是河北之地对北魏前期政局产生重大作用与影
本文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历史文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清代前期(乾隆十八年)直隶南部聚落复原定位,探讨各地区聚落分布特征。然后,分析直隶南部聚落清前期至今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