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肺部的表现,是严重急性肺损伤(ALI)发展的终末阶段。目前,虽然ARDS的诊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尚缺乏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临床上作出ARDS诊断的病例大多发展到中、晚期,难以治愈,致使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探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CT测定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模型兔病程中不同区域肺容积的变化,探讨CT早期诊断ARDS的价值,寻求早期诊断ARDS的新方法,以期早期识别、干预和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健康成年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ARDSp)组、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气管内滴入法制作ARDSp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油酸法制作ARDSexp模型,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于造模前(T0)、300 mm Hg<氧合指数(OI)<400 mm Hg(T1)、200 mm Hg<OI(?)300 mm Hg(T2)、OI(?)200 mm Hg(T3)四个时点对所有实验兔行胸部X线、CT检查,同时应用CT机载软件测定模型兔不同病变肺区百分比。观察并评价兔实验过程中不同病变区域肺容积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肺容积的改变与0I的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同一时点胸部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观察实验兔肺湿干重比及病理改变。结果:(1)不同时点肺内、外源组兔不通气、通气不良肺区百分比呈上升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在T2、T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时点肺内、外源组兔通气正常肺区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兔各肺区百分比无明显变化;(2)不同时点肺内、外源组兔不通气肺区、通气不良肺区与氧合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3)同时点胸部影像学表现CT较X线胸片早且显著,ARDSp以肺实变为主,T3时点不通气肺区百分比为37.74%±1.54%,而ARDSexp以肺萎陷和肺不张为主,T3时点通气不良肺区百分比为37.40%±1.78%;(4)肺内、外源组兔肺W/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CT测定ARDS模型兔病程中不同病变区域肺容积的变化,结合胸部CT影像学的改变,能更直观详尽的了解和评估病变的进展程度,量化病情,为评估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助于肺内、外源性ARDS模型兔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