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俄裔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其丰富炫目的才智和令人欣喜的沉思冥想而独树一帜。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说吧,记忆》和《阿达》等向来以复杂的多主题和精妙的结构而著称,展现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处境和孤独的内心。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洛丽塔》,此书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议。诸多学者从社会学,伦理学,叙事学等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近十年来,对《洛丽塔》的研究逐渐涉及到了时间的主题,迄今为止,根据CNKI数据库的统计,将近有一百篇从不同角度研究解读这篇小说的论文,其中只有十多篇涉及到小说的时间主题,主要是从死亡与欲望角度阐释角色的心理变化,但是大都没有深入地研究纳博科夫时间观的哲学基础,时间这个牢笼在《洛丽塔》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对《洛丽塔》中的时间主题的研究另辟蹊径,采用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来分析和评价小说的典型人物对时间牢笼的抗争。本文首先探讨了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及其成因。纳博科夫早年的幸福时光与后期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促成了他对回忆的痴迷,他继承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相信此时既是过去的顶点,现在只是过去的意识体验的绵延。他的创作方式亦受到普鲁斯特及乔伊斯的影响。本文探究了纳博科夫的时间在《洛丽塔》中的运用。主人公亨伯特一直以来生活中在童年的回忆中,在遇到洛丽塔之后亨伯特忽略现实的存在试图再现过去的时光,而洛丽塔却因种种诱惑过度透支了她的未来,最终,一切归于毁灭,亨伯特无法回到过去,而洛丽塔失去了未来。最后本文研究了《洛丽塔》的叙事时间,小说主要是采用倒叙或者插叙的方式。由此,本文借助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时间意识与对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最后得出对现代社会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一些哲学启示: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记忆,但是时光无法倒流,人们不能复制过去,只能生活在当下,尊重现实才能收获真正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