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否定标记“不”的语义特征及句法性质。集中讨论“不”的分布,尤其是两种不相容的语言事实:(1)“不”不能与完成态标记“了”(perfective-le)共现;(2)“不”不能与动补结构(V-de construction)中表方式的修饰语(manner phrase)连用. 根据Smith(1997)及Xiao & McEnery(2004)的体理论(Aspect Theory),本文提出限制条件A(Constraint A),即“不”需要非结果类[-result]情状(situation)。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否定标记“不”的语义特征为[+否定][-结果]。 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本文主张否定标记“不”是伪副词,“不”本身不进行映射,但是“不”嫁接到紧接其后的中心词上,而且“不”的语义特征会渗透到该中心词的首个最大映射。 在以往文献中,Huang(1988)和Ernst(1995)为代表提出黏合说,即假设“不”为一个黏合成分(clitic-like element);Lee & Pan(2001)提出“不”为焦点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限制其分布;Cheng & Li(1991)及Chiu(1993)采用否定短语假说,认为否定词素“不”是一个功能中心词(functional head),映射否定短语(NegP),并选择系动词短语(AuxP)或动词短语(VP)为其补语(complement)。但是上述分析都无法充分地解释“不”的分布及两种语言事实。本文采用Smith及Xiao & McEnery的体理论。体理论构建了精确的体意义,并且对语言形式及语用传统阐述体意义的方式进行说明。句子的体意义由两个相互独立的成分,即情状类型(situation type)和体态表达系统(viewpoint)共同作用产生。本文认为汉语也有四种情状类型:状态(state),活动(activity),完结(accomplishment)和达成(achievement)。汉语拥有丰富的体态表达系统:两个主要的完成体(perfective),完成态“了”和经历态“过”;两个非完成体(imperfective),进行态“在”和持续态“着”。本文认为限制条件A可以较以往文献更充分地解释“不”的分布及两种语言事实。 自Pollock(1989)以来,管约论框架下的许多研究都认为否定词是一个功能中心词,可以映射出否定短语。否定映射又被称为否定短语假说。但大量证据表明否定短语假说不适用与汉语。根据最简方案(Chomsky 1995),不能进行映射的词汇成分只能通过词素化(morphologically)或合并(merge)的方式嫁接(adjoin to)到另一个中心词(lexicalhead)上进行推导(derivation)。因此否定标记“不”必须嫁接到一个中心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