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00年以后逐步开始废弃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研究废弃镁碳砖、铝镁碳砖等含碳耐火材料。而对回收物料的水化处理是再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了解国内外广泛水化技术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碳化铝的形成机理,包括煅烧温度、原料配比对碳化铝形成的影响;以及加水量、水化温度和水化时间等因素对碳化铝水化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废弃镁碳砖处理过程中水化工艺是废旧镁碳砖处理过程中重要环节,其中需要消除的碳化铝主要存在于<1mm的物料中。利用鳞片状石墨和金属铝粉形成的碳化铝过程中,发现随着试样中石墨加入量越多,碳化铝的生成量越多。在温度达到800℃时的碳化铝的衍射峰最强,并且温度越高,碳化铝的形成越来越困难。在原试样石墨加入量不变的基础上引入不同含量的金属Si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形成材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等性能。研究发现SiC在1200℃开始形成,并且在1400℃时最为明显,导致碳化铝在镁碳砖中的含量明显减少。选用在800℃时石墨与金属Al混合形成的以碳化铝为主晶相的试样进行水化处理。通过实验发现,水化时间为影响水化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加水量其次,最后为水化温度。不同的水化温度,水化处理的最佳方案将不同。若采用室温(25℃)进行碳化铝的水化处理,加水量为24ml左右且水化时间为6小时,水化效果最佳;若采用60℃进行碳化铝的水化处理,加水量为16ml左右且水化时间为4小时,水化效果最佳;若采用90℃进行碳化铝的水化处理,加水量为10ml左右且水化时间为6小时,水化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