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的审美意象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ct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积山石窟造像是基于佛教“空”的理论之上的对佛教审美理想的具象表达。它以泥石为料、以线造形、以意成象,以“无相”孕生“众相”,引领着观者“以色悟空”。佛在佛像之中存在,但却不在场,它通过心象的营构而存在在场。佛像、佛、造像者和信众,在各自情境下的“观”与“被观”,促成了审美意象的互动生成,使得审美主客体在不断地切换中具有互主体间性。造像者通过经验与技术将心象物化为造像引发观看者的观看。但意象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胸中之意象能否得到明晰的表达,取决造像者于胸中之意和手是否相得益彰。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心中之“象”和手下之“像”具有一定的偏离性。观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审美心象生成的过程。因为,观像不是“肉目”之观,而是心目、心观。它是审美意义上内视,是对内感官所显现之物的直透,是一种将心灵契入佛像内部的领悟式的、非逻辑的、超越理性的直觉活动。心观、心目所聚合生成的心象具有审美意象的明晰性、透莹性与创构性。在观像中,观者的思维活动在宗教知觉与审美知觉中不断地互生、互换而趋于融合。然而,观者在观看中会无意识的将自身的信仰、情感和人格投射到造像之中,在移情作用之下与造像物我合一。因此,观者的文化、经验、欲求、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主观差异性会导致体象意味的不确定性。石窟造像是人自身的历史与生命情感的投射与物化,是人对生死、存在等终极命题的追问。在此意义上,石窟造像一方面成为了造像者积功德、修行者亲近法身、信众切近生命愿景的道场。另一方面,它已经超越了功德福田与审美的意义,而成为引领着观者走向生命超越与自我完满的圣物。观者在一次次地膜拜瞻仰的体验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消解了内心的贪嗔痴,在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安顿中超越了生死,实现了“无我”。古人(造像者、修行者以及祈福者)观看佛像的方式都是身处石窟空间中,亲临现场的观看。观者的视觉、知觉与石窟空间中的所有“物”生发勾联,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与信仰的影响下,观者通过思维的聚合、重构在心中生成了一种“心灵的图式”,即“心象”。但当代人的观看却更依赖于影像与图片。这种观看方式将三维空间的活动缩减为“目光”的活动,将观看的空间性转化为了视觉性,遮蔽与割裂了造像者苦心设计的空间环境、观看方式和宗教氛围,消解了石窟造像作为传统艺术的“光晕”。在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麦积山北朝造像在传播过程中被转译成图像而被误读的现象应被予以关注。由此启示我们,在观看佛教图像时应努力还原其原有的原生文化情境,在图片与实物之间应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行PCI术患者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较好指标主要是心肌生物标记物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但这些检测最早也得PCI术后6小时开始才有临床意义,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做到早期预防治疗。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
学位
在城市化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恶化的大背景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也来到一个时代分水岭。城市绿地中的人工栽培植物景观已造成资源消耗过高、景观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可自播繁衍、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同时发挥生态效益的自生植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城市绿地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也是自生植物的栖息地之一,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栽培植物,针对自生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分布特征鲜有报道。
近年来,非洲猪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目前威胁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等一系列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突发病毒,大面积传播,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负担。另外,一些潜伏于机体反复感染的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持续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类型。临床上现行的病毒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均因外部因素的限制,如准确性、安全性评估时间较长等,而无法实现病毒的快速
全面认识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能够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加氢工艺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解释含硫化合物的成因机理以及热演化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有机地球化学理论体系。本论文以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T-ICR MS)为核心,通过解决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从复杂石油基质的分离以及不同类型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电离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油中含硫化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恶性程度很高的心血管疾病。目前PAH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治疗目标仅局限于延迟或者阻止病程进展。虽然近些年来针对PAH的治疗理念和方案已经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它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寻找PAH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继microRNA后非编码RNA中的后起之秀,在血
机体免疫反应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但其是一把双刃剑,过强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损伤。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炎症因子的调控异常密切相关。目前所知,在肝脏相关疾病导致的肝损伤中,机体会激活大量炎症因子如CX3CL1/CX3CR1的表达,参与到机体的免疫反应中。然而,由于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为了防止表达异常的炎症因子引起的过强免疫反应,机体逐渐进化出各种调节机制来调控过强的免疫应答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的花型是其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受到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的相对数量、排列位置及花冠形态的影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花型。由此可见,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发育对菊花的花型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对菊花头状花序上两类小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晰,阻碍了定向调控菊花花型的育种实践。因此,对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发育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
月季(Rosa cvs)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在园林绿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约有13万km~2以Na Cl为主要盐分的滨海盐渍土和25万km~2的内陆盐渍土,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月季品种繁多,但缺乏盐耐受性的系统调查数据,严重制约其在盐碱严重地区的栽培和应用。因此,广泛收集月季种质资源,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天津滨海地区建立资源圃,并连续7年对其生长、观赏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井下周向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仪器。该仪器使用阵列磁体构成了在井周具有周向一致性的梯度型磁场,通过阵列天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轴向、径向和周向三维射频磁场的激发。论文详细介绍了周向扫描核磁共振仪器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周向扫描电子线路如何实现大功率射频脉冲的发射,缩短天线死时间的方法和微弱信号采集的原理。仪器通过切换阵列天线的不同组合实现在井眼地层的周向分区测量能力,使用调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