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迄今为止仍属于世界性难治病,患病率高、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的证据表明IPF主要表现在慢性进行性的肺间质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肺功能持续性损害,而ECM的降解和沉积失衡是导致呼吸道壁结构异常构建、肺实质破坏及间质增生的重要原因。IPF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其最为关键的致纤维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超级家族最小的成员,是纤维化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汉防己甲素片是从防己科植物的根块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抑制细胞因子的致纤维化作用,在治疗矽肺,肝纤维化、门静脉和肺动脉高压,免疫机能调节及肿瘤防治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最近实验研究也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汉防己甲素片对IPF患者血清中TGF-β1、MMP-7的影响,并观察该患者肺功能、影像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来探讨汉防己甲素对IPF患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IPF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基础治疗+甲泼尼松龙片1mg/(kg.d),最大量至60mg/d,1周后每周减量5mg,减至10mg/d维持治疗。(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汉防己甲素片(20mg/片),汉防己甲素片口服,一天三次(早、中、晚),一次两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及肺部HRCT、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 O2)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用ELISA法检测两组IPF患者血清中TGF-β1、MMP-7的含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咳嗽、憋气、喘息以及肺部Velcro啰音积分分别为(3.00±0.65)分、(0.83±0.44)分、(1.22±1.13)分和(1.14±0.28)分,治疗后对照组相应积分分别为(3.08±0.73)分、(1.11±0.98)分、(1.98±1.35)分和(1.50±0.83)分,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后治疗组TLC、DLco和Pa O2分别为(58.32±10.98)%、(65.33±2.51)%和(85.12±9.20)mm Hg,治疗后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57.02±10.94)%、(54.63±1.53)%和(72.51±3.50)mm Hg,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部HRCT变化:对照组肺部HRCT积分治疗前为(15.48±2.69)分,治疗后为(15.38±1.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肺部HRCT积分治疗后为(9.49±2.50)分,治疗前为(16.17±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5)。5.血清中TGF-β1、MMP-7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MMP-7含量分别为(13.34±1.82)ng/ml和(84.29±13.56)ng/ml,对照组相应含量分别为(19.38±1.72)ng/ml和(78.54±18.93)ng/ml,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汉防己甲素相关的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结论1.汉防己甲素片能够改善IP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汉防己甲素片能够降低IPF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降低MMP-7的含量,能够改善IPF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汉防己甲素阻止了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钙调蛋白的活性,使TGF-β1及MMP-7表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