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郊农民土地观念变化的社会学研究——以南京郊区农村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前提,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虽然保护耕地一直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急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中国的耕地出现了大量的占用和流转,由此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态环境,并造成了数千万失地农民。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国家的征地政策及其执行过程、农民利益保护、不恰当征地造成的社会冲突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则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农民面对土地征用和流转的态度及行为特征,试图从“非农化”这种宏观的社会变迁背景来解释农民丧失土地使用权背后的观念历程,以及“脱农”、“去农民化”等农村社会本身的文化现象。  本研究以南京市郊区的两个村庄——农花村和朱门村——为个案,以本人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描述了当地村民如何面对土地占用、房屋拆迁和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发现,当地农民并不反对土地的征用、房屋拆迁及其伴随的村庄消亡,以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本身,毋宁说愿意甚至乐意接受这种现实。他们的关注重点在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补偿。换句话说,大多数村民会为了金钱利益而放弃土地权利。这种选择意味着中国城郊农民的传统土地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不再被看作“命根子”——生产的基础和生活的中心,而是成为随时可以交换的工具,乃至因为它只能带来很少的利润而成为随时准备卸掉的“包袱”。  本人认为,城郊农民土地观念的革命性变化是更广泛的农民价值观变化的一部分。实际上,这种变化是与市场化改革导致的经济实用主义倾向,以及浓厚的城市志向结合在一起的。当农民开始用经济收入或金钱来衡量土地和农业的价值,而轻视土地的非经济价值,放弃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可观收入的小块土地就变得容易理解。而在过大的城乡差距的背景下,当农民将实现其理想生活目标的场所定位于城市,轻视农业和农村生活的价值也就成了必然,通过教育成就的获得或者“打工”而实现向城市的流动,成为被普遍追寻的人生路径。实际上,农村社会20年来形成的“打工文化”不仅意味着青年农民要在农业之外寻求经济收入,还意味着他们实质上否定了农村生活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去农民化”志向。考虑到那些未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通常会被村民嘲笑为“没出息”,可以看出,这种“脱农”观念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强大的力量。  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地在农民的价值观念中重要性的降低,以及“打工文化”所代表的农民的“脱农”、“去农民化”或城市化意愿,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贱农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贱农主义”是指以农为“贱”的观念、价值和政策取向,表现为压制农民的权利、贬损农村和农业的价值。问题在于,当贱农主义内化为农民的价值观的一部分,那些已经放弃了土地同时又在城市中未能扎根的农民,将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而中国整体的粮食安全问题,显然也会受到贱农主义推动的土地非农化趋势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现有大部分的关于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案例研究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两者的互动关系,缺乏纵向度的考察;在分析上,这些研究也存在简单套用研究范式的问题,忽视了制度层面之外的互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从立项决策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引入风险矩阵法来科学分析风险,明确不同风险的权重、比例等,再对应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取得了从复苏到繁荣的长足发展,其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源获取形
本文以2012年在网络上引起一篇哗然的周口平坟事件为个案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内容分析与本文分析法以及利用互联网数据工具——新闻搜索引擎与百度指数对2012年周口殡葬改
就中国的历史来看,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并不是贫困现象的高发地区,尤其是绝对贫困的现象,一直以来(除及特殊的历史时期,例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一现象都多发于农村地区。城市贫困
本文看到一种表现内容主观化的体现“思想”的艺术正在当代社会的绘画领域产生巨大反响,并受到艺术创作者、消费者及其分配者的一致推崇。然而它所具有的抽象、难懂甚至怪异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位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农民的经济意识逐渐加强,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由
学位
本文在对职业流动差异进行文献回顾以后,把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两性职业流动差异的比较上。利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江苏片)的调查资料进行二次分析,从描述江苏省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