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水平,探讨EOS在AH患儿发病机制中作用以及对变态反应因素存在的诊断价值;抽取部分患儿,根据组织和外周EOS水平,将其进行分组,进一步检测Th1细胞代表因子INF-γ,Th2细胞代表因子IL-4在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Th2失衡在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AR)因素的存在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和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腺样体肥大(AH)组62例,腺样体肥大伴变态反应性鼻炎(AH+AR)组50例,将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25例为对照组。高倍镜下观察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中EOS的个数,抽取外周血检验EOS占全血细胞百分比,并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血清特异Ig E检测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组织和外周血中EOS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织和外周血EOS水平对AH患儿伴变应因素存在的诊断价值。实验二:从实验一的研究对象中,选择血液样本和组织样本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切片中EOS个数和外周血EOS所占百分比,从AH组随机选择低EOS浸润腺样体肥大组(30例),从AH+AR组中选择高EOS浸润腺样体肥大组(18例)。根据鼻内镜下腺样体的形态,将低EOS浸润腺样体肥大患儿组分为:中度腺样体肥大组(14例),重度腺样体肥大组(16例)。另从实验一的25例因反复扁桃体炎发作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中选择基线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2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Th1代表因子IFN-γ、Th2代表因子IL-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4浓度。统计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一:与对照组相比,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E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AH+AR组EOS明显高于AH组(P<0.05),不同过敏原等级E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伴重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EOS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P<0.05),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中,变态反应性鼻炎症状愈严重,EOS水平愈高(均P<0.05)。根据ROC曲线,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外周血(AUC=0.791,95%CI:0.705~0.878,P<0.001),截断点(cutoff值)为2.6%,此时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4.2%;组织(AUC=0.843,95%CI:0.765~0.920,P<0.001),cutoff值为3个/10个视野,此时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0.6%。在AH患儿中,有13名(21%)患儿组织中EOS水平≥3个/10个视野,提示在血清Ig E阴性的62名患儿中,21%的患儿可能存在局部的变态反应。在50名AH+AR患儿中,有12名(24%)患儿组织中EOS≤3个/10个视野,提示在12名(24%)伴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以全身性变态反应为主。实验二:与对照组相比,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Th2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EOS的AH组中IL-4水平明显高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的低EOS浸润AH患儿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Th1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NF-γ)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EOS的AH组明显低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外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INF-γ/IL-4比值显著降低(P<0.05),高EOS的AH组明显低于低EOS浸润组(P<0.05),中度和重度肥大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变态反应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EOS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浸润是变态反应发生的具体表现。根据AH患儿组织和外周血EOS的水平,可以判断变态反应因素的存在,且组织中EOS水平较外周血对于变态反应因素的鉴别更具诊断意义。患儿在未发现全身变态反应存在的情况下,在腺样体组织中可能存在局部变态反应。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NF-γ/IL-4分泌失衡可能增加腺样体肥大的发病风险,变态反应因素的存在可能促进此疾病的发展。这些结果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