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低孔、低渗、低压的储层特征以及高含水的开发现状,运用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实验方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油水相渗、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实验),系统全面研究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在岩心尺度上进一步研究储层微观油水渗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油田注水开发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超前注水、人工压裂以及超破压注水的开发方案,运用大量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目前油藏见水方向及见水特征,从地质与工程两个方面分析油田高含水的主要原因。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西山窑储层岩石孔隙类型主要为凝灰质溶孔、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孔型和粒间孔-溶孔型,喉道类型以点状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总体连通性差,配位数低,喉道半径较小,属中孔细喉型储层。2、研究区孔隙结构最明显的特征为孔喉半径大,孔隙与喉道分异性较强,流体在喉道处所受毛管阻力较大,导致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较低,油田整体开发难度较大。3、研究区油藏主要靠油藏弹性能量驱动,但弹性驱采收率仅为1.6%。在开采过程中要保持合理的驱替压差,就必须实施超前注水的开发方式来保持地层压力。4、油水相渗曲线表现出两条明显的特征:a、含水饱和度稍有增加,油相渗透率急剧下降;b、油水两相共渗区较窄,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曲线特种反映了油田生产过程中油水同采的时间较短,油井见水后,产油量急剧下降,含水率快速上升。5、研究区生产井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上的因素,又有工程上的因素。地质上的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工程上的原因包括超前注水实施效果、井网适应性以及人工压裂施工方式。6、研究区高含水最主要的原因为裂缝引起的水窜,裂缝主要是超破压注水和人工压裂改造形成的次生裂缝,裂缝发育方向性较强,北区裂缝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南区裂缝以北东和近东西向展布为主,裂缝形态北区较宽、南区较窄。7、牛圈湖区块超前注水实施过程中存在注入时间长,注水压力高,注水强度大等问题,生产井打开后表现出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水驱油效率低,低含水采油期短,稳产效果差等特征。8、人工压裂缝的裂缝展布方向主要受区域地应力场的控制,地层超前注水可使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严重影响油井压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