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良型间断饮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观察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Survivin和Apollon在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表达情况,旨在研究Survivin和Apollon在诱导的大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Survivin和Apollon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收集部分临床人肝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肝良性病变组织,检测Survivin和Apollon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探讨Survivin和Apollon在人肝癌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方法4周龄的雌雄性近交系wista大鼠共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68)和对照组(B组,n=12)。A组动物间断饮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B组自由饮用灭菌自来水。实验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于实验第4周、8周、12周、16周、18周分别取A组大鼠12只,B组大鼠2-3只,称重后麻醉,开腹摘取大鼠肝脏,观察肝脏大体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和Apollon在大鼠肝癌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并将两者在各阶段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Apollon蛋白在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5例肝脏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型间断饮用DEN成功诱导了大鼠肝癌模型,大鼠肝脏癌变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三个阶段。至诱癌结束时实验组大鼠自然死亡4只,死亡率5.88%(4/68)。实验组第18周诱癌结束时存活的16只大鼠15只形成肝癌,诱癌率93.75%(15/16)。2.Survivin和Apollon在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不表达,伴随着肝癌的发展,Survivin和Apollo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升高,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urvivin和Apollon在肝硬化期、肝癌变期阳性率均上升(P<0.05/3),肝癌变组与肝硬化组比较,Survivin和Apollon的阳性表达率亦出现上升(P<0.05/3)。3.Survivin蛋白在临床肝癌组、癌旁组及良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30/42)、40.48%(17/42)、0.00%(0/1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AFP、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4.Apollon蛋白在临床肝癌组、癌旁组及良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28/42)、38.09%(16/42)、0.00%(0/1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llon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AFP、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5.两者相关性:临床人肝癌组织中Survivin和Apollo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09,p=0.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间断饮用DEN成功诱导了大鼠肝癌模型,该模型简单、安全有效,诱癌大鼠具有低死亡率和高诱癌率的特点。2.Survivin和Apollon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对于大鼠肝癌发生各个阶段均有提示作用,提示其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3.Survivin和Apollon在人肝癌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说明其表达异常和失衡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和Apollon与门脉癌栓的形成及HCC的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关系,提示Survivin和Apollon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和转移的指标。4.Survivin和Apollon在人肝癌旁组织中表达与良性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阳性表达的癌旁肝组织具有癌变危险性,癌旁肝组织可能是一群异常过度增生的肝细胞群,其中部分细胞有可能发展成为HCC。5.大鼠肝癌的Survivin和Apollon蛋白表达情况和人肝癌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该模型能较好地从分子层面模拟人类肝癌发生,为今后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