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公私领域的互构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自从被哈贝马斯概念化之后,就一再在学术界掀起讨论和研究的热潮,而与之对应的私人领域则一直处于少被学界问津的状态,即使被提及也多半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对立面进行批判的对象。历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国家,公私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进程之中。中国的公私观念可能更多地受制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欧美的公私观念则更偏向于市民、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而在法制化的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延伸到网络社会的公私领域关系也必然是两者缺一不可的。  在这个媒介化生存的信息时代,媒介技术因素对于网络社会公私领域的互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为现实社会公共领域的公众事务提供了新的网络讨论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为现实社会私人领域的个人信息埋下了隐私泄露的潜在威胁。网络社会之所以能谓之为现实社会的镜像,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最终都会延展到网络社交媒介平台进行公开讨论,而网络社会中的热点新闻,也会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茶余饭后的交谈之中。这也使得传统社会公私领域一旦与网络社交媒介技术发生关联,公私领域的事件就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由于公私领域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的政治学和哲学体系,所以本文第一章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公私关系的历史梳理,辨清中西方公私观念的本质区别,从而结合网络社会理论和现实社会具体情境,对网络公私领域进行概念界定。第二章则借鉴了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框架,描述了网络公私领域互构过程中媒介转型、情境转换和行为转变带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第三章则针对网络公私领域互构产生的双重影响,分别从网络社会的媒介技术、政治文化、消费经济以及网民的内在心理机制,分析了网络公私领域互构的成因。第四章则是从网络公私领域互构的理论分析层面上升到具体操作层面,主要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大主体提出如何平衡网络公私领域互构的实践机制。
其他文献
网络的发展为大众提供广阔话题讨论空间的同时也引发网络舆论伦理的失范。近年来,网络舆论频频以过高道德标准要求个人或群体,并要求改变被认为“不道德”的行为,言语表达中带有
长期以来,中国有关评论发展史的研究并不多见,评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当前业务探索,作者试图,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新闻评论的文体发展、内容、文风等变迁以及评论写作技巧等,从
阜阳有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界首彩陶、颍州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书会、黄冈柳编、梆子戏、杜氏刻铜等,其中阜阳剪纸的知名度最高、产业发展较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邢台市建设局在深入开展“一学三创”活动,结合建设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建设队伍建设,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便民的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
环保问题成为如今一大社会问题,环保报道应作为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环境问题首发于西方,是伴随工业化产生的。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也不幸被这一问题所困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
我们在某大型工业厂房40000m2混凝土地面工程中 ,采用新的施工方法 ,保证了施工质量。具体作法如下。1.基层处理对现有地面进行彻底清理 ,除去灰尘、杂物 ,把松动或凸出部分凿掉 ;用水
期刊
综合性文艺副刊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似乎渐渐"站不稳脚跟",有被"粉红色沙尘暴"侵袭的迹象,逐渐演化成时尚类、休闲类副刊,而减少其综合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