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和解释是语言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有标记构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本文在适当的语料描写基础上,侧重于对汉语有标记构式进行解释。文章分析汉语中的三类有标记构式:称谓类有标记构式、委婉类有标记构式、焦点类有标记构式,重点考察它们的一部分小类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对社会语言学学科理论的基本认识和本文的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受具体的社会因素促动的语言事实及其发展规律。语言中某些结构的形成可能受到社会认知的促动。社会认知的三个要素是:权势量、共势量、话语策略。经典的社会语言学存在“定量悖论”,语法研究是其薄弱环节;构式语法也存在一些弱点;两者在理论和方法上可以互相借鉴。称谓构式、委婉构式、焦点构式组成一个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系统。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论是语料+自省,其前提是社会化处理和结构化处理。第二章“汉语称谓类有标记构式”首先对汉语称谓名词研究做一个述评,然后分析“老+X”构式和认知称谓构式。称谓名词是名词的一个次类,按照称谓对象是不是直接听话人这个标准,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按照不同的语义域,称谓名词可以分为亲属称谓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和认知称谓名词。亲属称谓名词可以分为家庭称谓名词和亲戚称谓名词,前者较多地可以向社会称谓延伸(如“李叔、张哥”等能说),后者则较少地向社会称谓延伸(如“李舅、张姑妈”等不能说)。“老+X”构式的构义是增加共势量,生成机制是语法化。“X+老”构式的构义是增加权势量。“老+X”构式与“X+老”构式都存在着年龄变异,它们二者的聚合关系体现出语言系统规整的对称性。认知称谓构式是实体构式,其构义是增加权势量,生成机制是完形感知。认知称谓构式的隐喻是社会方位隐喻,而不是结构隐喻或实体隐喻(如“穷蛤蜊”和“穷人”之间)。认知称谓构式在社会低层具有较强的生成能力,这说明语法具有不同的社会偏向。不同的称谓名词创造出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第三章“汉语委婉类有标记构式”首先对汉语委婉语研究做一个述评,然后分析“不+程度副词”和“有+NP”构式。委婉语是指说话人用来婉转曲折地表达本意的词语或句子。委婉语的理论探讨涉及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模糊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语义学等各个领域。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语言现象等许多方面。“不+程度副词”构式的否定对象是该构式以外的成分,不在构式内部;其构义是增加共势量,生成机制是分散注意焦点。在《骆驼祥子》里,“不大”是其主要实例;在《北京话口语语料库》里,“不太”是其主要实例。“不+程度副词”构式的语用效果受文化修养等社会因素影响;其失效的情况可以用返回对Grice“方式准则”遵守的方法来弥补。“有+NP”是一个原生构式,其构义也是增加共势量,生成机制是面子效应。在数量方面,“有+NP”构式表示非常量;在性质方面,进入“有+NP”构式的名词必须有社会评价意义;在话语策略方面,“有+NP”构式故意违反Grice量的准则。对“有+NP”构式实例的理解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第四章“汉语焦点类有标记构式”首先对汉语焦点研究做一个述评,然后分析变位句、准分裂句和把字句。焦点是句子里因负载重要语义信息而发生变异的句法成分,可以分为说话人焦点和听话人焦点,两者之间存在脱节、同构、同解、同步等情况。在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存在焦点强度一致性的问题。从焦点结构看,变位句的焦点是宽焦点;从焦点类型看,变位句的焦点是信息焦点;从移位理论看,变位句属于语用移位。变位句的构义是增加共势量,生成机制是语境像似动因。按照共势量和权势量,场合分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变位句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准分裂句是指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其构义是增加权势量,生成机制是距离像似动因。准分裂句的焦点是宽焦点;句中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包括预设和外围两类。抽象意义上的权势量在准分裂句中有着相应的线性分布。把字句分为处置式和把字焦点句。处置式的生成机制是结构像似动因,构义是增加权势量,焦点是处置成分。处置式的宾语和语义混合程度在不同的方言区有不同的等级。把字焦点句的焦点是新信息成分。第五章是“结语”。本章是最后一章,讨论全文研究成果的意义,以及社会语言学研究语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