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英石碳热还原及铝锆碳质耐火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锆碳质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行业,目前国内外使用氧化锆原料都存在制备能耗大、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本论文研究锆英石在添加剂作用下的碳热还原物相行为,利用碳热还原产物作为氧化锆系原料制备铝锆碳质耐火材料。论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论文研究了锆英石在不同温度、不同添加剂、不同添加剂添加量下碳热还原物相行为和显微形貌。研究发现,CaCO3、Y2O3、MgO都有促进锆英石碳热还原、降低反应温度的作用,CaCO3的作用大于Y2O3和MgO。CaCO3、Y2O3、MgO都有稳定ZrO2的作用,Y2O3稳定ZrO2的能力最强。优化了三种添加剂条件下的工艺参数,制备了CaSZ和YSZ粉体。分别以0wt%、5wt%、10wt%、15wt%、20wt%的CaSZ和YSZ粉体添加量制备Al2O3-CaSZ-C和Al2O3-YSZ-C质耐火材料。研究发现,随着CaSZ粉体添加量的增加,Al2O3-CaSZ-C质耐火材料的抗折强度、抗热震性能、抗钢渣侵蚀性能都有提高,选择添加10wt%为CaSZ粉体最优添加量,制得试样抗折强度为10.90Mpa,强度保持率为82.51%;随着YSZ粉体添加量的增加,Al2O3-YSZ-C质耐火材料抗折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抗热震性能和抗钢渣侵蚀性能都有提高,选择添加10wt%为YSZ粉体最优添加量,制得试样的抗折强度为8.70Mpa,强度保持率为81.70%。Al2O3-CaSZ-C质耐火材料的抗折性能要优于Al2O3-YSZ-C质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和抗钢渣侵蚀性能两者相当。分别以5wt%、10wt%、15wt%、20wt%的MgO-ZrSiO4-C粉体添加量一步热处理法制备了Al2O3-MgSZ-C质耐火材料。MgO-ZrSiO4-C粉体按之前优化的工艺参数配比。研究发现,随着MgO-ZrSiO4-C粉体添加量的增加,Al2O3-MgSZ-C质耐火材料抗折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抗热震性能和抗钢渣侵蚀性能都有提高,其抗折性能和抗钢渣侵蚀性能优于Al2O3-CaSZ-C和Al2O3-YSZ-C质耐火材料,但抗热震性较差。选择添加20wt%为MgO-ZrSiO4-C粉体最优添加量,制得试样的抗折强度为38.96Mpa,强度保持率为14.97%。
其他文献
N~6-甲基化腺嘌呤核苷酸(m~6A)修饰是迄今为止在真核生物中发现最多的m RNA水平上的修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N~6-甲基化腺嘌呤核苷单磷酸(N~6-m AMP)被认为是含有m~6A修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既有利于促进整个流通经济的提升,又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于零售行业中大型企业的快速发
随着我国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原生油气田的深化勘探和开发,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大型海相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凹陷内金跃、新垦、热普等区块成功钻获工业油流,展现出古
近年来,高管团队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高阶理论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主要关注点从高管团队的
脊椎动物人工单性生殖(Unisexual reproduction)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是雌核发育(Gynogenesis)和雄核发育(Androgenesis),人工单性生殖可以极大地缩短获得基因修饰动物纯合子
多羟基结构单元广泛存在天然产物分子和药物分子中,而且,羟基基团在有机合成中也是重要的合成砌块,可以进一步进行官能团转化生成其他官能团。因此,发展高效、绿色、实用的构
逆向工程技术作为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新产品设计及量测领域,如何在设计阶段基于逆向工程提高产品的精度对复杂曲面设计具有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从原来量上的满足转变为对质的高要求。与此同时,“瘦肉精”、“毒豆芽”、“黑化肥”等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几乎每一部小说出版后都好评如潮,而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德龙达》却是一个例外,部分学者指出其对犹太人物的塑造可能过于理想化。这部小说是爱略特唯一一部以她自己生活的当代英国社会为背景的作品,因而更为直观地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人的迷惘和面临的困境。小说以两条故事主线展开:英国女孩格温多琳的婚姻与丹尼尔等犹太人的生活。一边是庸俗虚伪、迷失了自我
银纳米颗粒(AgNPs)作为广谱抗菌剂被大量使用,其排放到环境中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AgNPs的生物毒性,在蛋白与生物体层次已有较为详细的研究,但细胞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