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COPD是一种全球性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疾病,预计到2020年,全球COPD死因顺位将从1990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城市人口十大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居第4位,在农村,居第1位。全国估计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COPD,有五百万人因COPD致残。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COPD的发生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职业暴露于有毒气体、粉尘等,由燃烧有机燃料和煤炭等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室外空气污染等;遗传因素研究最多的是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ipsin,α1-AT)缺乏。另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影响COPD的发生发展,包括低体质指数、营养不良、儿童期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COP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降低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明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制定预防措施、开展预防工作的先决条件。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COPD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开展COP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病例及对照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病例来源于2003年1月到2006年4月在沈阳市某医院经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和中华呼吸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年龄40-92岁。对照选择同时期在该医院确诊的循环内科病人,排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衰的患者,年龄配比在±3岁范围内。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吸烟年限、日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是否戒烟)、生化检查指标、药物过敏史,以及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情况。本研究调查表在设计过程中专门组织了流行病学专家和呼吸内科专家进行讨论,经过预调查,最后经修改认为切实可行后进行正式调查。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短期培训,并在调查过程中随机抽取10%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查。调查表资料采用Epi Info 2002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有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趋势卡方检验,计算OR和95%CI,以筛选变量并探讨可疑危险因素对COPD发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435例,平均年龄为72.21±7.84岁,对照435例,平均年龄70.51±7.65岁。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构成无差别(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02)、药物过敏史(OR=4.346)、吸烟(OR=2.857)、吸烟年限>10年(OR=2.719)、日吸烟量>10支(OR=2.250)、开始吸烟年龄≤20岁(OR=1.909)和高血糖(OR=2.469)为COPD的危险因素;趋势卡方检验得出,吸烟水平与COPD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吸烟、吸烟年限>10年、日吸烟量>10支、药物过敏史以及高血糖都是COPD的危险因素,吸烟水平与COP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是在男性人群中,随着吸烟指数的增高,患COPD的危险性逐渐降低,与男性人群相比,吸烟年限>10年、日吸烟量>10支的女性更易患COP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过敏史(OR=4.029)、吸烟(OR=2.635)、高血糖(OR=2.390)和男性(OR=1.595)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研究发现性别、药物过敏史、吸烟和高血糖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吸烟水平与COP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吸烟水平的增高,发生COPD的危险性也逐渐升高。吸烟女性较之男性更易发展为COPD。因此,戒烟、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源以及注意控制血糖水平等对降低COPD的患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