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资产品伤害事件频发,不仅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也破坏了农资产品市场的规范和秩序。由于当前农资市场的整体环境相对混乱、农户自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遭遇农资产品伤害事件后,大多数农户采取的是换一家农资零售店或换一个产品的被动行为,甚至是采取沉默忍让的不作为的态度,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同时也不利于当事企业意识到自己在产品质量或服务等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进而阻碍了农资产品以及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农资产品伤害事件,农户会产生哪些情绪和行为?这些行为反应的形成路径是什么?探究这些问题,对于农资供应商采取适当有效的补救策略、最大程度上挽回农户信任以及政府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乡村社区环境,从农资产品伤害事件现实出发,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并总结农资产品伤害事件后农户的负面情绪和采取的行为类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路径研究方法,在湖北、山东、四川等多省份进行调研,以遭受农资产品伤害事件的农户为研究对象,以事件责任归因为切入点,探究农户行为反应形成路径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农资产品事件发生后,当农户将事件发生的责任归因于农资供应商(农资生产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一方时,更易产生愤怒情绪。农户的愤怒情绪正向影响其抱怨行为和隔断行为。2.当农户将产品伤害责任归因于政府监管部门时,更易产生无助情绪。农户的无助情绪会正向影响其集体应对行为和无作为行为。3.当农户将产品伤害责任归因于气候或环境时,更易产生沮丧情绪。农户的沮丧情绪会正向影响农户的隔断行为和抱怨行为。4.当农户将产品伤害责任归因与自身选择时,更易产生后悔情绪。农户的后悔情绪会正向影响其抱怨行为和其隔断行为。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主要从农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农户等三个层面对如何规避和处理农资产品伤害事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及意见:1.政府应加强农资市场的建设,建立农资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强化农业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服务机制,帮助解决农资产品伤害事件。2.农资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应及时有效处理农资产品伤害事件,缓解农户的负面情绪和行为。3农户应提高自身农资专业知识,选购正规农资企业品牌产品;正确认识农资产品伤害事件,合理疏导自身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