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词衍释》为清代吴昌莹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著成,是《经传释词》的重要補充推衍之作。但它作为一部文言虚词专著,又有相对独立性,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后代学者对其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以《经词衍释》(中华书局1956年版)为底本做本体研究,描写与分析并重,事實与理论结合,全面介绍该书在词义推衍、训释方法等方面的特色;选取部分虚词进行深入探讨,在展示《经词衍释》的发明创獲的同时,也纠正其谬误;以现代语法学的思想重新观照传统训诂学,指出吴氏由於连用傅统训诂学方法而致的缺陷与不足,以为今日之借镜。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绪论、一至三章和结语。绪论主要介绍《经词衍释》的概况,包括作者、版本、体例及著作目的。吴氏著该书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广例證;二是增义项;三是存本义;四是補遗词。之后述评研究现状并交待本文研究方法。第一章从研究基楚、训释方法及所用主要术语等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总体宏观介绍。《经词衍释》引据比《经傅释词》更为广泛,语料十分丰富,能够用语言事实说话,旁徵博引,批判地继承前人之说。在其“增义项”、“存本义”的过程中连用了各种觸類引申的推衍方法,能够“愈推愈广,愈演愈深”第二章主要从推衍特色、拾遗補缺、匡正谬说等角度论述了《经词衍释》的成就和学衍价值。该书在拾遗補缺的过程中,考释了大量前人误解或不解的虚词,并能匡正谬说,力图做到“前人所未及者補之”,“前人误释者正之”。吴氏能不囿舊说,敢於创新,大胆推衍,发明古义,提出许多独特的见解。由於《经词衍释》为《经传释词》增補了大量新义项,因而它本身也成为后世虚词研究和辞书编纂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第三章主要分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书的不足与缺点:(一)一仍经学思维;(二)义项的确立、分合不常;(三)解说过於籠统甚至误释;(四)使用书證不常造成义例不符、依据不足,等等。这些缺点和不足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主要是受时代局限和傅统训诂学的影响;其主观方面的原因就是吴昌莹本身学衍水平的问题。结语全面总结该书的特色、成就与不足,提出有待继续探讨的地方,重视其在漢语史上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