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得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劳动力的转移推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农户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一方面使用机械、化肥等相对富裕且廉价的要素替代稀缺且昂贵的劳动力,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劳动力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农户选择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毋庸置疑,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为了稳定我国粮食生产,应尽可能的采取措施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推动廉价且丰富的要素对稀缺且昂贵的要素有效替代。并在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明确我国农业技术路径,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饲料粮,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玉米用工成本势必增加,这是否会诱致农户减少劳动力投入?同时,玉米用工价格的上升使得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发生相对变化,这是否会引发玉米生产要素替代?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农业技术选择是否会倾向于减少劳动力呢?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玉米主产区为例,基于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采用2008-2016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在对玉米生产投入要素替代规律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玉米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玉米生产的技术路径。研究发现:1.在农村劳动力的持续非农转移背景下,我国劳动力成本呈阶段性增长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玉米用工成本随之增加,并诱发了其他玉米生产投入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动。2.从增长趋势来看,化肥与机械的产出弹性逐年增加,而劳动的产出弹性逐年下降,近年有所回升。总体而言,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的产出弹性(0.089)高于化肥产出弹性(0.078),高于劳动力产出弹性(0.021)。3.随着玉米用工价格的上涨,我国玉米生产越来越倾向于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而采用机械与化肥替代劳动力。4.我国玉米生产出现了明显的诱致性技术创新,其技术进步总体上倾向于节约劳动力要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机械技术型路径。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机械技术研发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机械化进程,以促进机械对劳动力的有效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