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中国—欧盟合作项目(ERBIC18CT98033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病毒基础及疫苗的改进”的一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对按OIE及欧盟标准分离鉴定的中国vvIBDV-GX株的致弱研究来揭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毒力的分子基础。 本研究成功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 Gx株通过SPF鸡胚的快速培育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致弱,揭示了vvIBDV超强毒向弱毒转化过程中,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细胞毒在第7代以前,VP2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细胞毒第8代,有个别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但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细胞毒第9代是变化复杂的一代;10代毒VP2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后的细胞适应毒至20代,其VP2基因序列不再改变。致病性实验表明原代毒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为64%,细胞5代毒仍具有超强毒的特征,接种4周龄SPF鸡,死亡率仍达60%;而15,20代毒对鸡无致病性,20代毒在鸡体内连续传代6代不返强。 我们对细胞毒第9代(CEF-9)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VP2基因序列既具有超强毒的特征,又兼有部分致弱毒的特征,其致病性介于超强毒株和致弱株之间;在体内外均不稳定,体外继续传代可继续致弱,回归体内可迅速返强。这说明CEF-9是vvIBDV驯化过程中,毒力强弱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 本研究证明,超强毒经过培育,可以由超强毒株演变成不稳定的中间株,再继续演变成稳定的致弱株。此研究为IBDV毒力变异规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物质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