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当今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背景,我国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倡议,并在教育领域大力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指将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到学校课程当中,以实现通过学校课程为载体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同时达到促进学校课程发展的目的。在基础教育领域,传统文化与课程整合旨趣不仅在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促进学校课程发展,还在于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熏陶培育青少年和儿童的完美人格。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或者基础教育都极具特殊性。长久以来,传统文化遭遇了几次全盘否定的危机,其精神内涵在当今的社会文化构成中已极为匮乏。此外,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与当代文化、与外来文化也存在许多不相适切之处。基础教育方面,多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形成了一种为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惯性,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把升学视为基础教育课程重中之重的功用。故此,欲将传统文化系统化的整合到基础教育课程当中必然会打破当前的学校课程平衡状态,改变学校课程发展格局。而打破现状往往会遭遇惰性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阻抗,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是传统文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实践的落脚点和归宿。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真正的发生了“学习”,不仅是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象意义,而是深入体会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自己的知、行、意、情都得到了改变,那么,整合实践才会获得更高的意义,整合课程才会避免流于形式。为此,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视角探寻整合实践的阻抗问题,通过解决相关的阻抗而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真正发生学习提供保障。 故此,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探寻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意义。综合考察整合实践的历史嬗变情况,明确整合阻抗的基本来源。以学习心理为视角,重点从认知冲突和心理需求矛盾两个方面展现当前社会现状和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潜藏着的阻抗因素。并在学理层面,通过认知理论中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和个人建构主义中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深入阐释了认知冲突引发学习过程阻滞的原因。同时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需求矛盾或需求不满足会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动机的生成和发展。最后为了能够有效梳理错综复杂的会引起学生对整合实践产生学习阻抗的影响因素,采用最适合研究问题的理论工具——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手段,通过场域理论解构会影响学生学习心理阻抗的因素,建构模型。为了减少阻抗因素的产生,针对模型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分为五部分,具体如下: “绪论”由五组内容构成:(1)研究缘起,道明提出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的阻抗问题研究,并从学生学习心理视角进行审视的缘由;以及明确本研究的几个研究问题。(2)文献梳理,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教育、传统文化与课程整合、学习心理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明确已有的研究基础。(3)研究旨归在于呈现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4)研究理路则通过研究设计图直观展现本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同时也说明研究方法和困难之处。(5)概念诠释部分在于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传统文化、课程整合以及学习心理进行界定。 第一章:概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而明确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意义。同时,从历史角度考察整合实践的历史嬗变,并提出整合阻抗的来源。 第二章:进行学习心理的演绎,在明晰学习心理研究的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阐发了以学生学习心理视角审视整合阻抗的必要性。此外,还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冲突和心理需求矛盾两个层面展示整合实践潜藏的阻抗。 第三章:主要是在学理上通过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解释学生认知观念的冲突会引起学习过程的阻滞;并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心理需求的矛盾会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鉴于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与课程整合产生心理阻抗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此采用整体观的思维,通过场域理论为工具解构阻抗的影响因素,并建构阻抗模型。由此,针对阻抗模型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方面提出消解阻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