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纳米管以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常被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形成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NTRC)。为了满足交通、航天航空、机械等工程领域对轴向运动板结构的高强轻质要求,提高结构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推广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在交通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本文研究了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力学特性。首先,考虑碳纳米管的尺度效应,引入碳纳米管效率参数,根据混合律建立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增强相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以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常被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形成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NTRC)。为了满足交通、航天航空、机械等工程领域对轴向运动板结构的高强轻质要求,提高结构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推广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在交通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本文研究了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力学特性。首先,考虑碳纳米管的尺度效应,引入碳纳米管效率参数,根据混合律建立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增强相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物性参数模型。基于复合材料薄板理论和哈密顿变分原理推推导此复合材料板的运动方程,用谐波平衡法和伽辽金求解、分析了复合材料板在不同面内力、边界条件、轴向速度、碳纳米管的分布方式及体积分数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板的自由振动频率和强迫振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体材料中掺入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强复合板的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自由振动频率和动力响应随着长宽比和面内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轴向速度和面内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边界条件对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自振频率和板中心挠度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利用伽辽金和Bolotin方法求解了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在面内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边界以及屈曲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轴向速度的增大会使得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临界屈曲、临界荷载以及临界激励频率减小;复合材料板的临界荷载和临界激励频率随着面内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非稳定区域随面内拉力的增大而减小,而面内压力的影响则与之相反。在FG-O、FG-V、FG-X、UD四种碳纳米管的分布模式中,FG-X分布对的轴向运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增强效果最强,UD效果次之,FG-O效果最小。最后,以交通工程领域中的轴向运动板为模型,比较了普通钢板、功能梯度材料板和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动力特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轴向运动板材料的选择及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对本文的理论和方法,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计算得到了大量的数值结果。这些结果对碳纳米管板结构的振动、动力响应屈曲以及动力稳定等力学特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自行车机器人又是机器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负载及平衡能力是自行车机构性能优劣的重要特征,传统两轮自行车机器人车轮间轴距使车体的负载及地形适应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以一种多节拖挂式无人自行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它由双轮自行车挂接单节拖挂车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相较于双轮自行车,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负载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自行车机器人平衡运动控制器
再制造技术是以修复技术为手段,针对废旧零部件进行局部表面快速修复,使废旧产品得到再次开发和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具有热影响区小、覆层结合强度高和精度易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再制造产品的修复中。路径规划在激光熔覆机器人修复过程中直接影响零部件的修复质量。如何对激光熔覆机器人进行合理的激光熔覆路径规划,并简单高效生成熔覆修复路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破损PDC钻头的三维点云数据,对熔覆再制造机器人
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日益成熟,导航定位功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数据获取方式。同时交通出行轨迹信息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型交通数据,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是根据出行轨迹数据估算道路平均速度、行程时间,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交通状态的评估,判断交叉口或路段是否处于拥堵状态,而预测实际交通流量数值的文献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对现代交通管理和控制而言,交通流量是重要的基础参数。本文即是在此角度上,求解交叉口流量流向,进而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多模态数据。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快速高效地找到与之相关的多模态信息极其重要,这就使得跨模态检索具有了应用场景和研究意义。跨模态检索就是对某一模态的数据进行搜索,返回与检索数据语义相关性最大的其它模态数据。现有跨模态检索算法大多是针对非层次结构监督信息的,没有充分利用层次结构标签中丰富的监督信息,没有很好地将含有相同语义信息的多种模态数据在公共子空间中的距
尺寸链自动生成作为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为后续的公差综合与公差分析奠定了基础。目前尺寸链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建模层面,随着公差数学模型的发展,尺寸链模型的语义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一种表达能力更强的语义表示方法;二是在数据层面,缺乏一种可扩展易维护的模型或结构,以实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语义传递。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本体理论引入尺寸链技术的研究中,提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不停地发展,芯片的集成度与复杂度也随之提升,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 C)逐渐向三维架构发展。三维片上网络(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3D No C)利用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技术通过在竖直方向将多个二维平面的No C堆叠起来,实现层间互连,减短了互连线的长度,提升了整个系统的集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