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艺术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各具体学科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独特的内容和方式,生命教育的实施和实现一方面取决于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生命教育基本问题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以及各门学科对生命自身的感悟及表现,尤其对于与体现生命本真的艺术类课程更是如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地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成果与方法。以音乐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生命教育的本体论解读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为两条主线。以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考察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探讨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模式、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的得以实现的学校条件与社会条件,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增强研究的实践性,为生命化音乐教育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建议。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行的重要途径。论文第一部分以大量实例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方面收效甚微,音乐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使我国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难以发挥,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无法完成自身的使命。对生命化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把握是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提。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外历史上的主要生命观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评析。中外历史上对生命的意义与本质所作的各个方向的探索,为我们今天理解生命、完善生命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源泉,同时也为生命教育的展开奠定了理论上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分析,首先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而更应该是生命理念意义上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在教育之前加上一个定语,而是要挖掘教育本来存在而已经失落的生命因素。生命教育理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现实教育中生命的失落,生命教育的成功的标志不是生命教育这一词汇的存在,而恰恰是生命教育一词的消亡,因为到那时,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已经成为教育的自觉。生命教育不应该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实现,这就需要通过理论研究,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使教育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即生命化教育状态。从具体学科尤其是从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更为强烈的艺术类学科的教育教学探讨生命化教育无疑对生命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第三部分集中探讨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支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和特征。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具有情感性、愉悦性、提升性、超越性和审美性。论文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认为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分为20世纪初期至建国以前、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几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表现,生命在音乐课程与教学中的失落是最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使命。要完成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必须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从生命的高度,立足于生命的特性构建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论文第五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参考《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究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构成。无论目标、内容还是方法和评价都以生命为基点,体现生命的特质和发展要求,激发艺术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以生命的完善为目标,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论文第六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学校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所依赖社会现实条件,以保障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