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安南地区位于苏北盆地东南部海安凹陷的南部地区,区内断层发育,先后发现了安13、台3、台5、台6、台7和堡1块等含油断块,含油层位主要以晚白垩统泰州组一段为主。海安南地区泰一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各井位于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沉积相带的油井产能差异大,隔夹层认识不清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后续的有效开发。本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测试和生产动态等多种信息,系统研究了海安南地区泰一段隔夹层的类型、成因、识别标准、分布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海安南地区堡1和台7两断块泰一段的隔夹层。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及认识:
(1)划分出海安南地区泰一段隔夹层类型,揭示了其成因。认为海安南地区泰一段存在泥质、物性和钙质三种类型隔夹层;隔夹层成因有沉积和成岩两种,沉积作用形成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成岩作用形成物性隔央层和钙质隔夹层。
(2)实现了海安南地区泰一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提出了测井曲线变化幅度和变化幅度差等参数;建立了适合海安南地区泰一段的隔层与储层,隔层与夹层,夹层与储层,泥质、物性、钙质三种不同类型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定量识别了隔夹层,取得了较好效果。
(3)阐明了海安南地区泰一段隔夹层的分布规律。认为隔夹层的分布与砂体的厚度和发育范围呈正比关系:水下分流河道中隔夹层的分布与河道的展布方向一致,且顺物源方向上隔夹层的井间对比好于垂直于物源方向隔夹层的井间对比。
(4)揭示了不同开发时期和不同注采井网下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在不同的开发时期,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正面是隔夹层可以防止注入水在砂体中出现单层突进现象;负面是隔夹层的存在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阻碍了剩余油的驱替。在不同的注采井网下,稳定隔夹层有助于剩余油的驱替,不稳定隔夹层对剩余油的驱替具有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