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1965-)迄今仅有三部作品,《灿烂千阳》是继其处女座《追风筝的人》的第二部。书中情节跨越三十多年,讲述了阿富汗两位普通女性—玛利亚姆和莱拉—反抗暴力和战争,并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坎坷人生。不同学者从女性主义、历史主义、生态批评主义、叙事学等多种视角解读过此小说。但鲜有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本文拟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埃里克森认为人的生长历程分为八个时间阶段,每个阶段将会形成不同的人格品质。其中第五阶段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阶段,之前的积极人格将会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构建,消极的人格将会导致自我同一性缺失,陷入同一性危机,最终不同人格将影响命运的发展。玛利亚姆不幸的童年生活,使其在青少年时期面临人格的自我同一性缺失,面对生活的压迫和拉希德的暴戾,她显得麻木不仁、消极被动。而莱拉则完全不同,其和睦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帮助她完成人格的自我同一性构建。青年时代的莱拉不仅自信、大胆,而且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但是,因为战争,两位女主人公走到了生命的交点,在花样般的年华中她们都被迫嫁给了鞋匠拉希德。从此,两人开始相识、相知,到最后为彼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两种不同的人格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社会的压迫和人们的控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彼此,最终完成人格的转变与升华。文学是虚构的世界,更是现实的反映。毫无疑问,这个较为奇异的故事隐含了作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不仅显示出作家匠心独具,更凸显了小说家对人性的理解与阐释。本文试图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和阐述两位女主人公人格的发展与变化,论述她们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由,希望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内蕴。研究发现:在两位女主人公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对人格的形成产生了关键的作用。这一时期,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人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同时,面对同样的环境,积极人格比消极人格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此外,两种人格也能彼此影响,最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灿烂千阳》很好的展示了人格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这对人格的构建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适当指导儿童的成长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