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训练法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风偏瘫痉挛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血性中风病,西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发病率位居第一的脑卒中类型,比例高达60-80%。由于中国老年人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也随之日益多见,由于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极大地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导致多种后遗症状。而痉挛性偏瘫在脑卒中后肢体障碍中的发生率位居榜首,中国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约80-90%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由于偏瘫痉挛状态在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及时合理的干预能极大改善痉挛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所以形成针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康复方案是目前中医康复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以西医现代康复技术为对照,观察中医康复训练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体分析对比中医康复训练法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中医康复训练法的后续临床研究、方案完善以及临床推广提供经验和数据支持。方法:本临床试验将纳入的符合标准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按2:1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中医康复训练法(穴位按摩配合推拿手法,同时结合中药泡洗),对照组应用西医现代康复技术,引入康复医学评价指标,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入组当天、入组后每一周进行一次访视,研究周期共3周,共访视4次。数据统计处理阶段,以NHISS评分为依据,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较轻组和较重组,进行分层对比。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的病人分层前、后,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的基线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主要疗效指标基线对比同样无统计学差异,故试验组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经3周康复训练后,PPS(符合方案集)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对改善NIHSS评分均有显著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后较轻组试验组与对照NIHS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重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较康复前改善明显,试验组、对照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3 PPS中,治疗3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痉挛程度(M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轻组患者试验组、对照组较疗前痉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重组试验组MAS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MAS较治疗前改善未见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4经3周康复训练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轻组试验组与对照组FM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重组试验组与对照组FM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5经3周康复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轻组试验组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组间疗效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层后较重组试验组与对照组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有明显改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6试验组患者中未见因不适应中医康复训练法而脱落的患者,未见有不良事件报告。结论:试验组(中医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西医对照组)的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分层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疗效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体现了中医康复训练法对缓解中风后患者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治疗效果与西医康复手法相当,且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重组在MAS评价位点上,试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体现了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的患者而言,中医康复训练法表现出更好的改善趋势。入组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证实了中医康复训练法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是肝脏手术及失血性休克后肝功能障碍
动态网络连接控制(DNCC)试图根据系统的动态安全状态特征对计算机接入网络的行为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接入计算机在网络连接过程中的持续安全性,防止一次性安全认证后接入计算机发生
分析了传统的平台式惯导的理论基础、给出了控制框图,在此基础上,将平台罗经对准的思想应用到捷联惯导系统的罗经对准,研究了捷联式惯导系统罗经自对准技术,给出了根据捷联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