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演化地位蕨类植物卵发生及受精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子发生、受精作用是蕨类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首次在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成熟卵细胞上方发现了一种新的交配结构——受精孔,它是精子进入卵细胞的通道,但受精孔在蕨类植物卵发生中是否普遍存在,不同演化地位的蕨类植物卵发生是否相同尚未可知。本研究选用两种演化地位不同的蕨类植物,即薄囊蕨纲水龙骨科的阔鳞瘤蕨(Phymatosorus hainanensis(Noot.)S.G. Lu)与原始薄囊蕨纲紫萁科的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为材料,通过对它们卵发生的研究,探讨不同演化地位蕨类植物卵发生的差异,并对紫萁的受精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其受精作用的细胞学机制。本文对阐明不同演化地位蕨类卵发生特点及其受精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揭示蕨类植物有性生殖的演化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1.阔鳞瘤蕨和紫萁卵发生均经历了原始细胞、初生细胞、中央细胞、卵细胞等发育阶段,其中卵细胞的发育时期最为复杂。   2.阔鳞瘤蕨在卵发生过程中,首先是腹沟细胞与卵细胞分离,产生了分离腔,但两细胞仍通过孔区相连,孔区位于卵细胞上表面的侧方,直径约为2.5μm,孔区处胞间连丝发达。腹沟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自噬作用,它通过孔区将卵细胞内的物质吸入腹沟细胞或分离腔内,使卵细胞内的膜物质无法在孔区沉积,受精孔形成,其上方无卵膜覆盖。成熟卵细胞内质体退化,线粒体发达,细胞核产生大量的核外突。   3.在紫萁颈卵器发育早期即可见其壁细胞的液泡内有嗜锇性颗粒,这些嗜锇颗粒随着卵的发育逐渐增多。在卵发生过程中,腹沟细胞与卵细胞逐渐分离产生了分离腔,成熟卵细胞质膜外侧形成了一层较薄的卵膜,在其上方并没有发现类似受精孔的结构。但卵膜上方的侧面常见因其断裂而形成的缺口。成熟的卵细胞内质体发达,含有多个淀粉粒,细胞核为规则的椭球形,无核外突产生。   4.紫萁进行受精时,卵细胞迅速收缩,精子的大部分细胞器进入卵细胞。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在精卵的结合处会产生大的囊泡,它具有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卵细胞的作用,从而避免多精受精。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并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间,本科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方法
ZnO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近些年成为纳米光电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ZnO纳米颗粒薄膜是一种良好的透明导电薄膜(TCO)材料,能够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
  目的 探讨应用输液皮管临时分流再通恢复血供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相关经验.方法 对38例肢体大血管损伤(其中肱动脉20例、腋动脉12、股动脉6例)的患者实施积极救治,在彻
会议
  目的 使用自行设计锚钩支具结合传统钢丝抽出法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探索一种针对伸肌腱止点撕脱经济、有效、低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设计制作能使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并附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例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
会议
学位
  目的 对采用早期清创,一期稳定骨折,重建血管,后期软组织重建方案治疗前臂中下段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的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共对27例尺桡骨中下段
会议
XPB/Ercc3是真核生物中TFIIH复合体的一个亚基,编码一个3→5方向的解螺旋酶,具有ATP依赖性的3→5helicase活性和ssDNA依赖性的ATPase活性。XPB作为TFIIH的一个组分参与转录起
由于地表水污染的加剧以及饮用水水质指标的提高,常规饮用水生产工艺面临着技术升级。因此,开发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生产新工艺成为研究热点。膜技术分离精度高,操作简便,在饮用水生
目的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大腿外侧正中为轴心线,股骨外上髁以近4 cm处为皮支入皮点,髌骨外侧缘向近端延长线为皮瓣的前缘,股二头肌后缘为皮瓣后缘,下界为髌骨上缘水平线,据创面需求设计膝上外侧复合组织瓣,并分别应用其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8例,跟腱缺损11例,四肢骨不连接16例。结果2002年3月至2013年9月,应用膝上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45例,皮瓣最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