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坛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虽没有出现,但它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对当代作家的影响却显而易见。王安忆便是其中一位,她在参考本土现代文学的同时,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自然主义为视角,以长篇小说《长恨歌》、《天香》为文本,探析王安忆在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情节建构和结构脉络、语言三个层面上,如何推进王安忆自然主义的成型和发展。在绪论中,先整体分析本论文研究课题相关的的学术背景,然后梳理论文的基本理论即自然主义的概念,为后文探析王安忆的自然主义风格作理论铺垫。第一章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在题材选择上,王安忆笔下的都市历史是繁琐却有质感的日常生活。笔者对《长恨歌》和《天香》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分类。在人物设置上,《长恨歌》设置的是以王琦瑶为中心的人物关系,而《天香》构建的是大家族谱系下的人物关系。第二章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情节建构和结构分析。在情节建构上,《长恨歌》是依附历史时空来建构故事情节,没有处理好写实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关系。而《天香》建构了属于文学的叙述时间,更能代表王安忆在结构上的艺术成就。在时间艺术上,《长恨歌》讲述的是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叙述节奏缓慢,缺乏开阖感。而《天香》讲述的是申家四百多年的家族发展史,人多事广,节奏时快时缓,大开大阖,灵活多变。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文学不作为的叙事风格。第三章比较分析了两部作品的语言。《长恨歌》有大量的排比句式,塑造了很多意象,语言细腻缠绵。而《天香》的语言来源于诗书和文化经典,语言古典厚重。物品和人物命名很有讲究,为日常生活素材增添了审美因素。第四章总结以《长恨歌》、《天香》为代表的王氏自然主义的成型、发展阶段的特点,并用《天香》探析王安忆是如何回答自然主义的核心命题即实证与诗性的悖论。最后结语是将自然主义文本内部的视角延伸到外部视角,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