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人而言,如何“成人”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和完成的根本问题,所谓“成人”就是“成为一个人”,即人之人化的存在历程。人之人化,其表明人之存在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而且是一个自为的实践过程,即人只有通过“做人”才能真正成人。做人,就是人之成人的主体性实践过程,这对人而言意味着人之能力的生成过程。对人而言,做人的根底在于做一个道德之人,这是人之做人的资格要求,也是人之做人的理想追求。道德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是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因此成为道德之人是人之人化的实质体现。所以,成为道德之人就是最根本意义上的做人过程,其对人而言是一个人之道德化的过程,亦为人之道德能力的生成过程。总体而言,道德能力在伦理学研究当中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范畴,这主要表现为关于道德能力的思想在伦理研究传统当中虽然广泛存在,但其尚未获得一种系统性的理论构建与诠释。这一方面表明道德能力的学术合法性尚未真正建立,另一方面则表明对于道德能力的深入研究具有相当之难度。从伦理研究的角度,道德能力可以认为是一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其与人之道德存在有着紧密的关联。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而人之文化存在的根底则体现为人之道德存在,或者说道德乃人之文化存在的基本方式。进而,人之道德存在实际上是一种“仁”的存在,即仁乃人之道德存在的人性根源与人格境界。换言之,仁乃人之道德存在的本质规定,同时仁亦是人之道德存在的崇高理想。因此,“仁”对于“人”而言,其意味着人之道德存在的自我实现过程,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而“仁”即人之仁化的存在转换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体现为人之道德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人之道德存在与人之道德能力是一体两面的表述,即人之道德存在实现为人之道德能力,而人之道德能力则体现了人之道德存在。由此而言,人之道德能力实际上人之仁化的能力,其乃人实现其存在之道德规定、追求其存在之道德理想的能力。所以,道德能力对人而言,不是某种可有可无的技能,而是一种不可缺失、而且应当日益完善的做人能力。进一步而言,对于道德能力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理论需要,更是生活上的意义需要。在相当程度上,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日益发达、但精神却日渐困窘的社会,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的现代性悖谬困境中举足维艰,而这集中表现在现代人对其人生意义的困惑迷茫。换言之,在现代社会,成人问题较之以往更为凸显,“如何成人”以及“成为怎样的人”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此问题的解决,道德能力是一个关键的进路,即道德能力对于现代人的身心安顿与精神成长具有极为重要之意义。本文以人之仁化为基本理论路径,以儒家成人思想为主要理论资源,对于道德能力予以了一个系统的诠释。本文认为,道德能力是人之仁化的能力,是一个人自觉实现其道德潜能,追求其道德人格的道德自我修养能力。在此,道德能力的界定是从人之成人的角度而言的,以此表明道德能力不是某种特殊意义上的人之技能,而是人之根本意义上的做人能力,其与人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建构息息相关。道德能力作为人之仁化的能力,其本质上是一种人自觉追求其道德完善即“立己达人”的能力,而这具体表现为道德能力之“为己”与“利他”的伦理实现向度。在此,为己与利他是道德能力的根本价值承诺,亦为道德能力的合法性基础。进而,本文将道德能力置于一个生成范畴予以了详细考察,指出道德能力作为人之仁化的能力,其具体表现为一个体仁于爱人、明仁于学礼、存仁于良心、成仁于修身的生成过程。换言之,体仁、明仁、存仁和成仁乃是人之仁化的生成过程,而爱人、学礼、良心和修身则是人之道德能力的现实体现与转化进程。具体而言,道德能力发端于人的仁爱情感,这表现为人之爱人的道德能力,其乃人之仁化的端绪所在。再者,道德能力成长于人的责任践履,这表现为人之学礼的道德能力,其表明人之仁化已进入轨道。三者,道德能力成熟于人之良心存养,良心乃道德能力的心理机制体现,对于良心的操持存养表明人已实现基本之仁化。四者,道德能力最终完善于人的修身自觉,修身可视为终极意义上的道德能力诠释;在此,终极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是表明一个永无止境的超越过程。因为,对人而言,仁化没有终点,人之仁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人之自我超越进程,而人之道德能力亦随之不断完善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