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闻史发展阶段中,民国初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代中国经历了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之后,迎来了近代中国的上升期,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在这一时期有重要发展,中国新闻记者职业群体的诞生和发展贯穿其中。清华大学李彬教授指出“我国职业记者出现在民国时期”。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逐渐取代了此前的封建报刊,商业报刊大量兴起发展,名记者层出不穷,新闻职业群体逐渐形成,新闻教育逐步发展,新闻专业主义也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促进了民初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发展。在一次比一次数量繁多的办报高潮中,《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创刊后对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其通过发布招聘启事的方式征集新闻从业者,招聘启事是新闻机构征集新闻从业者的一个手段,也是最初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的途径。从最初的“访事”“访员”,到民国时期的“记者”“特别访员”等,不论是称谓的变化,还是薪酬的波动,亦或是招聘区域的变化及特征,从《申报》的招聘启事中都可以获得早期关于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诸多信息,除了《申报》自身发布关于新闻从业者的招聘启事,民国时期有很多其他报纸和通讯社等在《申报》上发布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也有上海及全国各地的报纸效仿这种登报招聘的方式。对《申报》的招聘启事进行梳理可以获得早期关于中国新闻事业招聘主体、职业要求、职业薪酬和活动区域的重要信息,显示出整个近代新闻职业发展的脉络,提供职业发展的重要史料。从一个角度进一步显示近代报刊《申报》作为研究近代中国新闻历史和社会史文献的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全面收集《申报》上1911年至1927年的招聘启事,对其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试图从中窥探到民国初期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发展的一些表现。此外,力求结合一些其他的史料和专著,在分析这一时期职业化取得发展的同时指出自身局限性,力求较为全面的阐释民国初期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发展的全貌。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介绍民国初年新闻记者职业化发展的社会语境,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萌芽发展于民国初年,既有政治环境的营造和促进,也有思想文化传统的发展和继承,也包括这一时期西方先进新闻思想的传入和启发,同时也离不开自清末开始各种报刊活动的积极影响和报人们的努力这些因素。 第二章对1911至1927年间《申报》上招聘启事的文本分析,主要通过对招聘主体、招聘对象、招聘区域、访员待遇以及稿件要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中归纳出在民国初年报业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具体需求,进而过渡到接下来章节中对于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分析和呈现。第三章通过收集了其他相关著作和史料,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呈现民国初期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新闻职业思想得到了启蒙和发展,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行业认同和自我认同。在五四之后,由于五四时期报刊的社会功能更加凸显,其中“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成为了新闻事业中最明显的发展。为了力求全面展现,笔者又通过收集其他资料,认为这一时期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发展还表现为新闻团体的建立和新闻教育的发展起步。第四章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民国初期的新闻记者职业化发展的不足之处,虽然民国初期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开始起步并逐渐形成规范化,但是受限于民国初期薄弱的商业经济基础和窘迫的政治环境,也由于民国时期报人们思想文化中的传统因素的影响,民国初期的新闻记者职业化仍然是一种非充分的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