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为心力衰竭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资料,为中医规范化治疗该病提供临床决策参考与客观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患者123例。采集慢性心衰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体征、相关生化检查及BNP、LVEF、FS等资料,并进行心衰分级;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将患者分为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四个证型组。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感染、原有心脏病加重、运动过量或情绪激动为本次研究中主要促使、诱发患者症状加重从而入院治疗的主要因素。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和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在123例心衰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大;3.BNP随心衰患者病程延长,逐渐升高,而且“病程”对中医证型存在影响。4.BNP随中医证型从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5.NYHA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6.感染、心律失常等诱因可以影响不同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的变化。7.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疾病可以影响不同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的变化。结论: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可看出不同中医证型之间BNP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诱发因素及基础疾病的差异可以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及BN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