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现代作家回归神话的趋势中,威廉·福克纳也同样擅长用典,他对希腊神话的用典在其早期诗歌作品中就已有体现了。福克纳在转向小说创作后,他在多部小说中都融入了神话因素,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弥留之际》也不例外。《我弥留之际》中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从福克纳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用典入手,探讨这部小说在神话原型基础上构建的死亡想象。绪论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福克纳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学界对福克纳作品的解读大多偏向于从基督教文化的视野切入,而从希腊罗马神话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我弥留之际》的题名开始解读,进而分析小说中具体意象与奥德修斯进入冥府和回到故乡之间的联系,挖掘小说中更深的内涵。第一部分“从题名谈起”主要对“我弥留之际”这个题名从来源、具体涵义、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弥留之际”这个题名来自《奥德赛》,引自阿伽门农所说的话,小说情节与阿伽门农的故事也有具体联系和对应。另一方面,小说的题名中的“我”也指向奥德修斯,故而小说也与奥德修斯的故事相关。在小说中,艾迪是小说中19个叙述者之一,而史诗中的阿伽门农则是向游历冥府的奥德修斯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叙述者之一,可以说,福克纳在小说中套用了奥德修斯游历冥府的故事模式,小说主人公本德仑一家的送葬之路也意味着一场冥府之旅。第二部分“弥留之际与冥府之路”主要探讨小说中艾迪的弥留之际和一家人的送葬之路中的具体内容。从题名“弥留之际”(LayDying)和艾迪所说的“长久的死亡”(stay dead a long time)来看,死亡是有时间长度的,本德仑一家的重担是长久的死亡时间,也即艰难的冥府之路。小说中这条送葬之路在几个方面与进入冥府的过程相似,福克纳有意将送葬之路放在冥府之路的背景中,本德仑一家人与各种艰难险阻的搏斗,也是一场与死亡的命运性搏斗。这条送葬之路的目的是下葬,结合埃涅阿斯的故事可以得知,进入冥府之前的下葬仪式是重要的。尽管小说省略了艾迪本人的下葬过程,但代表着艾迪的一条鱼的状态预表了下葬,从“在尘土中”(in the dust)的鱼联系到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坟墓的闯入者》(Intruder in the Dust)中坟墓的描写,可以看到坟墓是通向冥府的。第三部分“归乡之路”主要将小说中的生死问题与奥德修斯下冥府和回乡的故事,以及酒神狄奥尼索斯相联系。小说中本德仑一家的送葬之路是送艾迪回故乡,然后返回自己的家,这条送葬之路既是艾迪的归乡之路,也是本德仑们自己的归乡之路。这正好与奥德修斯的归乡之路相对应。然而活着离开冥府是更为艰难的过程,福克纳试图为笔下的人物从“湮灭之门”寻找“归乡”的道路。这一归乡之路的实质是建立生命与死亡的联结,小说中的桥和船就是这种联结的象征,它们同时承载着死亡和生命,这其中包含着酒神狄奥尼索斯所具有的重生力量。从福克纳作为叙述者的身份来说,他与叙述者奥德修斯是相同的,福克纳对奥德修斯归乡之路的用典也是福克纳的一次精神上的归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