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阿拉善典型荒漠地区,2002~2007年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方式的样地,分别为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铗R法调查。为了揭示啮齿动物群落在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对于不同干扰方式的反应特征,首先对不同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密度、单位面积生物量、物种数、优势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年度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不同年度和季节群落的数量和生物量在不同干扰区的分配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生物量均匀性指数的年度特征;最后从数量和生物量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物种的敏感性特征及其与植被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1)群落数量年度变化过牧区较突出,轮牧区与过牧区的年间变化趋势相反,并与禁牧区有明显的差别;季节变化轮牧区和过牧区较相似,且与禁牧区有明显差异,开垦区没有统一的规律性。群落生物量过牧区年度和季节变化与数量变化趋势同,且较突出;开垦区年度变化主要由数量变化来决定,季节变化受不同种间个体生物量和种内个体生物量大小的影响,不完全由数量季节变化决定;轮牧区、禁牧区年度和季节变化均与数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6年中啮齿动物群落物种数轮牧区、过牧区较多,各干扰区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动趋势均和密度一致。不同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数量和生物量的年度变化不周,啮齿动物群落对于人为不同干扰方式的敏感性反应特征是优势鼠种的反应不同。对不同干扰方式反应敏感的优势物种同样对群落数量消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不同干扰群落数量和生物量的格局。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的优势鼠种的种类变化是对于人为不同干扰方式敏感性反应的机制,优势鼠种的出现和消失可看作是群落对不同干扰的指示,即长爪沙鼠的出现和三趾跳鼠的消失是对开垦干扰方式反应敏感的指示;三趾跳鼠的出现及其数量增长是对过牧干扰反应敏感的指示。优势鼠种生物量对于人为不同干扰方式的敏感性反应特征是基于优势鼠种数量的基础上,并与不同优势种种间个体生物量的大小有关。(3)6年中不同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轮牧区、过牧区较开垦区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开垦区大于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4)数量敏感物种开垦区出现喜湿物种(黑线仓鼠),轮牧区喜湿物种(草原黄鼠)和喜早物种(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均出现;禁牧区数量和生物量敏感物种相同,均包括五趾跳鼠、子午沙鼠;过牧区数量敏感物种较少,生物量敏感物种较多,但均包括五趾跳鼠、三趾跳鼠、草原黄鼠。午沙鼠在不同干扰区(除过牧区外)均是数量较高、生物量较大的敏感物种。(5)轮牧区、过牧区喜旱物种与植物群落的灌木和草本有显著相关关系:开垦区(草原黄鼠和黑线仓鼠)和禁牧区(黑线仓鼠)均出现喜湿物种与植物群落变量显著的相关性;子午沙鼠在不同干扰生境中均有与植物群落变量显著的相关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干扰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