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纳升级多维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针灸组穴法(降气平喘针法、郄会配穴法以及常规取穴“三穴五针”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应,探索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理,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客观化研究提供资料,为腧穴配伍和腧穴协同效应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并为揭示经穴与脏腑相关性的研究提供实验室证据。方法: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A)、捆绑组(B)、假手术组(C)、哮喘模型组(D)、三穴五针组(E)、郄会配穴组(F)、降气平喘针法组(G)。各组大鼠依照分组,A组正常喂养,不予处理,B组只捆绑,不针刺;C组不做针刺,仅在造模成功后做气管切开;D组只造模,不针刺;E、F、G组每日捆绑,针刺。模型组和各针刺组大鼠均采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哮喘发作,各针刺组从腹腔注射卵蛋白的第一天起隔日针刺,共治疗7次。针刺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行气管插管术,对各组大鼠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和比较,之后将大鼠放血处死,迅速在冰盘上切取大鼠肺组织,利用纳升级二维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不同组间的差异蛋白(多肽)表达谱峰的分析。结果:1卵蛋白激发后,哮喘模型组大鼠的气道阻力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增高;针刺组的哮喘大鼠气道阻力均较哮喘模型组有显著下降趋势,其中降气平喘针法组与三穴五针组和郄会配穴组相比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观察二维液相色谱。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新出现的共有峰为2、8,消失的峰为6,提示这些特异性谱峰属于大鼠病理状态下产生的特异性多肽,即该部分多肽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系。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共有峰3个(1、2、5),有3个肺组织蛋白酶解产物的峰面积(3、6、8号峰)有显著性差异,新出现的峰1个即3号峰,有可能是新物质;提示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蛋白酶解产物的蛋白表达有影响,出现的特异性多肽谱峰的相关蛋白可能是针刺防治哮喘的相关蛋白。三个针刺组之间进行比较,其共有峰面积呈依次递减的趋势,说明针刺能够减小这3种多肽的含量,并且选用降气平喘针法对3种特异性多肽的作用最强,提示针刺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这3种多肽含量的减小有关,并且降气平喘针法比郄会配穴法和三穴五针法的防治作用更强。结论:1实验室数据表明,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降气平喘针法治疗作用优于三穴五针组和郄会配穴组。2针刺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机制可能与针刺后的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蛋白酶解液产生的特异性表达有关;且采用不同针刺组穴方法产生的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3针刺组穴处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一定的特异性协同作用,且不同的针刺处方协同效应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