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将硬脂酸接枝在普鲁兰多糖(Pulluan)分子链的羟基上,形成两亲的PUSA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1H NMR法测得的硬脂酸基团的取代度分别为3.80、4.08和5.41,分别命名为PUSA1、PUSA2、PUSA3。稳态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显示PUSA衍生物在水介质中能形成疏水结构域,从而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PUSA1、PUSA2、PUSA3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0μg/mL、32μg/mL、18μg/mL。采用透析法和超声法制备PUSA自组装纳米粒,透射电镜(TEM)观测到PUSA自组装纳米粒子呈均匀球形分布,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得PUSA粒径大小在80~160nm之间,并且PUSA纳米粒的粒径随着硬脂酸基团取代度的增大而不断减小。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对PUSA载体材料来说,最优载药条件为透析法、2倍摩尔量的三乙胺脱盐酸、药物/载体的比值为1/10,此条件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测得PUSA1、PUSA2、PUSA3载药纳米粒的载药量分别为5.01%、5.79%、7.79%,包封率分别为52.74%、61.34%、84.34%。PUSA在37℃,pH=7.4的PBS溶液中可持续释放90h,在90h时,释药量在65%~75%之间,且硬脂酸的取代度越大,药物的释放越慢。pH值也是影响药物释放的重要因素,随着pH值降低,药物的释放加快,90h后,PUSA3/DOX药物释放量由pH7.4时的60%增加到pH3.0的90%左右。说明在酸性介质中,阿霉素的释放率明显提高,显示PUSA载体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MCF-7细胞和SMMC-7721细胞摄取实验表明两种细胞对PUSA载药纳米粒的摄取率均明显高于游离药物,8h左右,MCF-7细胞对PUSA2/DOX载药纳米粒的摄取效率能达到25%,同时SMMC-7721细胞对PUSA2/DOX载药纳米粒的摄取效率更是高达65%,载体显示出良好的肝靶向性。MTT结果显示当空白纳米粒的浓度高达1000μg/mL时,人T淋巴细胞与COS-7细胞在48h后存活率依然在90%以上,表明载体基本无毒。而PUSA2/DOX载药纳米粒在DOX浓度达到10μg/mL时MCF-7细胞的存活率与游离药物处理组没有明显区别,SMMC-7721细胞的存活率则低于用游离药物处理组。本研究结果表明,PUSA纳米药物载体在体外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体内有很好的安全性,并且对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PUSA衍生物载体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肿瘤靶向性纳米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