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多基因变异形成的复杂过程,其分子生物学机制非常复杂。经典的肿瘤细胞起源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后成为肿瘤细胞,并具有无限复制能力,呈相对无止境生长,因此对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细胞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几大领域。近年来,提出了肿瘤来源于干细胞的学说,并将干细胞理论应用到肿瘤研究中,证实了部分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并由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肿瘤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参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前景在我们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发现胃网膜乳斑微转移灶内转移细胞具有癌干细胞特性,该群细胞高表达CD133,而CD324表达明显下降或呈阴性表达,因此CD133+和CD324-可能为胃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目的:检测胃癌相关标志物CD133和CD3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阐释CD133和CD324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比较分析CD133和CD324在胃癌中表达的关系,探讨相关标志物CD133和CD324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00例胃癌原发灶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做放疗、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同时选取1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133和CD324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D133在正常胃组织中呈现阴性表达或仅有少数细胞在细胞膜表面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膜表面,部分伴胞浆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7.0%。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CD133的表达随肿瘤浸润深度加深而升高(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而升高(P<0.05);随TNM分期递增而升高(P<0.01)。CD133表达对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CD133-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133+,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3是影响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的因素,回归系数为负,CD133表达与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呈负相关。2.CD324在正常胃组织中呈现强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膜表面,部分伴有胞浆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阴性表达或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1%。CD3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D3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CD324的表达随肿瘤浸润深度加深而降低(P<0.01);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而降低(P<0.01);随TNM分期递增而降低(P<0.01)。CD324表达对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CD324+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324-,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324是影响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的因素,回归系数为正,CD32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呈正相关。3.CD133、CD3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21,P<0.05)。CD133+CD324-联合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1.CD133和CD324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对临床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胃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CD133、CD324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CD133+CD324-联合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