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传声器”。普通民众从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讨论,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网络监督力量,推动现实社会中相关问题的解决。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并日益彰显了巨大的民主监督力量。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尚未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舆论监督权进行保护和规制,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还不够明确。网络舆论监督常常会超出舆论监督的界限,有时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如何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传播学界和法律界共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冲突进行研究,将二者冲突的表现形式划分为四种:即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与名誉权的冲突、网络新闻侵犯公民名誉权、人肉搜索侵犯公民名誉权、网络论坛、社区和贴吧言论侵犯公民名誉权。本文通过对典型网络名誉侵权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冲突的四方面原因:即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存在价值和利益上的冲突、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在立法上存在失衡、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舆论监督失当、网络舆论把关环节薄弱。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网络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冲突的平衡机制,依据利益衡量原则和自由与责任兼顾原则,提出了平衡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冲突的具体对策。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立法、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强化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以及开展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制定网络舆论监督相关法律,明确网络舆论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网络监督侵权的免责事由、政府应该科学合理的监管和引导网络舆论、培养和提升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切实有效地保障网络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同时又防止舆论监督权的滥侵犯他人的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