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和情态是实现言语人际功能的两个重要系统,它们使会话具有互动性,使命题具有可争辩性。文学用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会话,但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成为具有内容和风格的独立作品。通过研究文学语篇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情态系统,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社会背景,身份,性格以及相互关系。理想状态下,人际功能和语气类别之间是—一对应的关系,比如说,陈述是由陈述语气实现,问题由疑问语气实现。但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违反这一对应关系,语篇因此具有了隐喻意义。除此之外,受话者的语气选择应该和发话者呈现合作关系,以确保交流的顺畅。比方说疑问语气一般用陈述性答案来回答;陈述语气的回答往往是认可。但是在实际交流中这些规则的建立就是为了被打破。疑问语气也许会碰到挑战,陈述会遭到质疑。这种不合作现象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比方说对某一说法、语气系统和情态动词的偏爱。这种习惯用法在对话中形成一种衔接。本文作者将细致研究这些隐喻现象及其翻译,以期找到保留这些价值的最佳方式,为翻译实践和翻译评估提供一些新视角。在笔者看来,这些隐喻、不合作现象以及衔接共同构成了文本的前景化和文学风格。译者没有责任和权利进行增补,因为这样只能给文本带来损害。情态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通过情态词的复现以及说话者对情态价值的单一化选择来体现的。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很容易掌握人物的性格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基于情态和语气连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好的译文应该保留语言人际功能和语气类别之间的隐喻式对应,以确保人际价值的传达。如果原文本发话者与受话者的语气不遵循会话合作原作,出现冲突,译者没有责任和权利予以补充,因为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一个说话者的语气选择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他的话语风格或多或少受到他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因此,一个说话者话语中复现率较高的语气类别和情态词应该在译文中有所体现。此外,情态连贯还体现在说话者对高、中、低值得情态的单一化选择,汉语中也有不同值得情态词,可以实现情态值的对应和情态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