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以往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Vi)的传出和传入联系已有较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均缺乏系统性,且有些结果不一致或相互矛盾,故对Vi传出和传入联系的全面认识尚显不足。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运用顺行和逆行束路追踪方法,对Vi的中枢内传出和传入联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第一部分:Vi的传出投射 本研究应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on amine,BDA)顺行束路追踪方法,对Vi的传出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1)颈髓:背角Ⅲ~Ⅵ层内可观察到BDA标记纤维终末,且越向下标记越少: (2)延髓:在对侧的Vi、背侧蜗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内有较稀疏的BDA标记纤维终末,三又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Vo)和尾侧亚核(Vc)、巨细胞网状核和下橄榄核内有中等密度的BDA标记纤维和终末,小细胞网状核内有密集的BDA标记纤维终术; (3)脑桥:稀疏的BDA标记纤维和终末见于上橄榄核,臂旁核簇(包括KF核)和面神经核:中等密度的BDA标记纤维终末主要分布在脑桥网状核。 (4)中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可观察到少量BDA标记纤维终末的分布,上丘的外侧有中等密度BDA标记纤维和终术,中脑深核有密集的BDA标记纤维终末; (5)小脑:稀疏的BDA标记纤维和终术见于襻状小叶脚Ⅰ和Ⅱ,Ⅵ、Ⅶ、Ⅸ和Ⅹ叶; (6)间脑:稀疏的BDA标记纤维终未可见于内侧膝状体, 第四军医大学硕上学位论文而在未定带、丘脑后核和丘脑腹后内侧核BDA标记纤维和终末较密集。 其中,Vi中间部未见有向舌下神经核和对侧Vi的传出投射,但向延髓内其它核团(如Vo和Vc、巨细胞网状核、下橄榄核、背侧蜗神经核和小细胞网状核)的投射则与Vi背侧部及腹侧部的投射无显著区别。 以上结果显示Vi有广泛的传出联系,由此可将接受到的口面部感觉信息向这些区域传递,建立感觉信息传递的多级环路。提示Vi不仅参与了口面部感觉信息的传递,而且可能在口面部的多种反射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二部分:Vi的传入投射 本研究应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Vi的传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1)红核前区投射到对侧Vi; (2)PAG和中缝背核有向Vi的少量投射; (3)臂旁核包括KF核向对侧Vi有少量的投射; (4)Vo和Vc有向同侧Vi的投射; (5)脊髓背角间对侧的Vi投射。 以上结果提示接受面口部信息传入的Vi同时也接受中枢其它核团的传入投射,可能参与对Vi接受信息的调控,或在Vi己有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整合的作用。 第三部分:Vi向颈髓上段的传出投射 本研究应用FG逆行追踪技术对Vi向颈髓上段的传出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l)颈髓腹角不接受Vi的投射; (2)颈髓背角接受Vi外侧、中间及腹侧部的投射; (3)颈髓的中间带接受Vi的外侧、背侧及腹侧部的投射。 以上结果表明:Vi向颈髓上段投射可能将面口部的感觉信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息传递到颈髓背角进行整合后,再传递到腹角运动神经元。这些纤维联系可能参与头面部和颈部的协调运动。 第四部分:Vl向中脑深核的投射 本研究将逆行示踪剂FG注入到中脑深核,观察到FG标记的神经元主要位于尾段Vi的腹侧,在Vi中间部的腹侧仅有稀疏的分布。 通过以上逆行束路追踪研究验证了相应的顺行示踪的结果,表明Vi接受中脑深核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