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乌鲁木齐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家长喂养行为、家庭养育环境现状及营养状况。2.分析家长喂养行为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3.探讨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抽取乌鲁木齐一级、二级幼儿园各2所,三级幼儿园3所共115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个人及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儿童喂养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问题、家长喂养行为及家庭养育环境现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1.收回有效问卷1070份,有效率93.04%,乌鲁木齐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不同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良进食习惯350名(32.71%)、父母过度关心345名(32.24%)、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336名(31.40%)、胃口差236名(22.06%)、害怕进食85名(7.94%);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2.家长喂养行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监督饮食(3.78±0.81)分、限制饮食(3.45±0.57)分、逼迫进食(2.94±0.70)分。3.家庭养育环境良好、中等、不良的儿童分别为212名(19.83%)、617名(57.66%)、241名(22.57%)。4.乌鲁木齐3~6岁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95%、11.40%、9.63%。5.家长喂养行为得分在儿童不同营养状况间存在差异(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平均每日运动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每月总收入、逼迫进食、监督饮食、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及环境气氛为胃口差的影响因素;儿童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胎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每月总收入、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及监督饮食、语言/认知信息、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儿童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出生体重、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逼迫进食、监督饮食、社会适应/自理及环境气氛为不良进食习惯的影响因素;儿童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胎龄、出生体重、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及监督饮食、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为父母过度关心的影响因素;儿童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逼迫进食、监督饮食、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及环境气氛为害怕进食的影响因素。结论:1.乌鲁木齐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家长总体喂养行为较好,家庭养育环境多呈中等水平,儿童消瘦、超重及肥胖流行率仍较高。2.家长采取较低水平的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及较高水平的监督饮食有利于维持儿童健康体重。3.儿童年龄越小、独生子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平均每日运动时间越少、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主干家庭、低水平的家庭每月总收入、限制饮食、逼迫进食得分越高、监督饮食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得分越低,儿童越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儿童饮食行为相关教育普及工作,面向不同教育背景、家庭类型、经济收入的儿童照顾者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教育,加大对儿童家长喂养行为的指导,并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形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