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加上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马克思主义逐渐地被边缘化和标签化,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学者的目光才再次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以“数字劳动”——数字时代人类新的劳动形态——为出发点,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剥削本质。“数字劳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持续讨论的热点话题。理解“数字劳动”的内涵,厘清“数字劳动”的本质,揭露“数字劳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当下需要我们集中回答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数字劳动”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的阐释和对劳动过程中异化现象的揭示上,而忽略了对数字劳动中生产关系的研究。马克思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通过对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理论到今天依然适用。本论文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语境,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字劳动”展开了分析和批判:首先,介绍了数字劳动的理论来源,对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理论和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的“数字劳动”批判理论进行了详细梳理,根据马克思对“生产劳动”和“非物质劳动”概念的表述,得出结论——“数字劳动”本质上仍然属于马克思“生产劳动”概念的范畴,只是相比于18世纪的资本主义,它是“数字资本”增值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其次,遵循马克思对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路径,本论文对数字商品的形成、数字资本的形成以及数字劳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揭示出在数字劳动过程中,互联网用户在线生产的原始数据并不直接成为数据商品,而是需要经过数据工程师的二次加工和处理等过程才能成为能为资本家带来价值增值的数据商品。所以,数字劳动过程中的直接劳动者是数据工程师,互联网用户生产的原始数据只是劳动过程中所需的生产原材料。最后,数字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劳动的异化、数据泄露等问题,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