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效应是近年来金融、财务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IPO效应,指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企业IPO前持续上升,在IPO当年达到顶点,而在IPO后则开始持续下降,业绩变化以IPO当年为界,呈现倒V型走势的现象。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会根据企业的历史经营业绩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判断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而IPO效应的存在为这种预测打上了问号。特别是在创业板这样一个本身风险水平较高的市场上,IPO效应更是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IPO效应在特定市场上是否存在,哪些因素对企业IPO前后的经营业绩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证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普遍存在IPO效应。对这个现象,主流的观点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得更高的上市价格,增加自身财富,操纵企业上市前业绩,从而造成上市后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各国主板市场,而对创业板则少有涉及。本文主要研究香港创业板IPO效应是否存在及影响因素。之所以以香港创业板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现有的对香港创业板IPO效应的研究中,最新的研究完成于2004年,研究所选用的样本较少,研究结论在今天来看可能不再具有有效性。其次,研究香港创业板,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启发我们,加深对我国创业板的认识。与香港创业板相比,内地的创业板刚刚成立,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各种制度尚在完善的过程中。鉴于香港和内地在经济金融上的紧密联系,香港创业板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对我国创业板来说无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香港创业板市场1999——2006年221家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来判断香港创业板市场是否具有IPO效应。①样本之所以只取到2006年的IPO公司,是因为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是选取IPO前后两年的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本文根据企业是否具有风险投资背景,企业主营业务所在地以及企业的行业不同将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以考察不同因素对香港创业板企业IPO前后经营业绩的影响。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从具体的内容安排上看,本文共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第2章)主要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从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企业为什么要进行IPO, IPO在实践中有哪些特殊现象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而后针对其中的IPO效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对IPO效应的相关理论解释。第二部分(第3章、第4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研究方法的设计,对香港创业板IPO效应存在性的检验,对影响因素的分组检验,以及对实证结论的解释。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了Jain和Kini在《The Post-Issue Operat i 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一文中采用的方法,选择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比较分析企业IPO前后一年和前后两年经营业绩的变化。如果前后差异存在且显著,则IPO效应存在。通过对215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香港创业板存在IPO效应。这主要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上市公司普遍的低质量。信息不对称会增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于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上市公司往往鱼龙混杂,大部分企业上市后的业绩表现都很差。(2)风险投资对香港创业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影响。文中的风险投资是指在企业上市之前,由专业的风险资本家或风险投资公司,以促进企业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从而取得高资本收益为目的而投入企业的权益资本。实证结果表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样本组存在IPO效应,且不管在IPO前还是在IPO后,其业绩的波动性均大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样本组。这主要是风险资本通过IPO退出企业造成的。在企业成立之初,风险投资者不仅仅给企业带来了资金,还利用其专业知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获利能力。在风险资本退出企业的时候,企业对风险资本的过度依赖就表现出来,各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企业在IPO后经营业绩不断恶化。(3)主营业务所在地对香港创业板企业经营业绩有显著影响。本文将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按主营业务所在地不同分为三组:内地、香港和海外。实证结果表明,主营业务在海外的样本组表现出典型的IPO效应。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4月以前网络股行情如火如荼,创业板IPO十分抢手,许多主板企业下属网络公司纷纷在创业板发行融资。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创业板市场发行的热度迅速降温。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是一蹶不振。主营业务在内地的样本组,无论在IPO前还是在IPO后,经营业绩均好于主营业务在香港和海外的样本组。(4)行业因素对香港创业板企业经营业绩有显著影响。信息行业企业业绩变化呈现典型的倒V型走势,传统制造业的业绩变化则相对稳定,而服务业的业绩变化则呈现出不规则的走势。第三部分(第5章)对我国创业板提出了几条建议。本文以香港创业板实证研究的结论为基础,结合内地创业板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对内地创业板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1)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推行保荐人制度。(2)为风险投资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降低企业对风险投资的过度依赖,注重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以降低风险投资退出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充分挖掘和利用境内上市资源,吸引境内优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优惠,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具有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4)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要多元化。只要是具有成长潜力,有创新优势的企业,无论属于什么行业,都应在创业板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