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催生并繁荣着网络语言。在这种新的语言变体中存在着很多运用修辞手段制造的新奇表达形式,仿拟表达式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作为一种修辞,仿拟是一种仿照即成语言表达式制造的新的语言表示的现象。因其能满足人们尤其是广大网民求简求便和求新求异的心理,仿拟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注意。在语言学领域,很多专家学者曾就仿拟的定义、分类、功能等做出描述性的研究,近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在国内的兴起,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仿拟现象的生成和理解机理做出解释。这些尝试性的研究从被仿和仿体两个方面观察仿拟的构成,将被仿视为本体,讨论被仿和仿体两部分间的关系,并据此将仿拟的生成机理解释为如何仿而拟之。然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始于心智的,心智塑造了语言,仿拟表达式的构成也是如此,是发端于我们头脑中的某些内容的,这样一来,仿拟的构成成分就不仅仅只涉及被仿和仿体两部分。本文尝试结合认知语言学中意向性、自主——依存、显性和隐性表述等相关概念来重新审视仿拟的构成,将人们头脑中更深层次的意向内容纳入仿拟的结构中,把意向内容、被仿的语言形式和最后生成的仿拟语言表达式看做是仿拟结构的三个成分,运用徐盛桓教授“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研究范式”和“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来研究和分析分析网络语言中这三个成分之间的推衍和反溯过程,从而揭示仿拟表达式的生成和理解机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现象并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一种修饰行为,而是我们对语言表达式相对应的事件的认知过程。具体来说,这一过程始于说话人头脑中想要表达的自主的意向内容,即本体,在意向态度(即说话人希望意向内容表达的形象、生动、新奇、幽默、诙谐、讽刺等等)的制约下,说话人在大脑中的知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语义相似关系推衍出为人熟知且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式(类自主成分),需要指出的是,类自主成分与意向内容有一定的语义相似关系但是有待进一步推衍才能达到新奇准确的表达效果,因而表现出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体的作用,接下来,说话人在类自主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语音或结构相似关系仿造类自主成分生成最后的仿拟语言表达式。就受话者而言,看到仿拟语言表达式这一显性表述的同时,与之有着语音或结构相似性的过渡体(即类隐性表述)就在其大脑中得到激活,接下来,受话人就会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关于过渡体的知识集,在语境的制约下,与仿拟表达式相关的知识集会得到突显,对过渡体进行补足和阐释,从而达致对仿拟表达式的完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