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国内外多数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鲜有成功案例。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改革基本上坚持“外推型”和“革命化”的推广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背后通常就蕴涵着改革“突变论”思想。改革“突变论”主要指对改革的一种线性认识,即认为改革是一次事件,是一种一蹴而就的行为,是一种在短期内就能“告别过去”、“破旧立新”,实现预期目标的片面、孤立、激进的改革观点。“突变论”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进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认识指导下的改革实践正威胁着多数基础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当前对于改革“突变论”,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一方面要认识到“突变论”出现确有它的事实依据和思想基础,在特殊时期“突变论”确能起到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任务;但另一方面,改革“突变论”却难以为基础教育长期发展指引正确道路,“突变论”的改革策略并不能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突变论”相对应的是改革“渐变论”思想。目前,“渐变论”只是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对其认识较为零散,还不深刻,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提出的改革“渐变论”认为对于基础教育改革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基础教育改革只是一种“有限理性”行为;其次是要深刻到认识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要放弃改革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想法;再次是要深刻认识社会系统对于改革的制约性,改革并不能随心所欲;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改革过程的复杂性。改革过程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改革出现问题,出现非预期的结果,都是改革的常态。改革“渐变论”的理论主张,具体揭示了改革需要遵循的行动策略。首先改革者需要树立系统的基础教育改革观。基础教育改革不可能依靠某个人、单位或组织就可以顺利推进,作为改革实施单位学校需要加强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其次改革设计体现“有限理性”意识。即改革目标设计要走向“适中”,树立改革“生态主体观”,改革道路应选择渐进式改革路线;再次,基础教育改革推进遵循“共同适应”原则。即改革推行中作为组织的学校,一方面要能够适应外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还要能够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改革方案,以推动改革真正落实;最后,正视对待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改革过程很复杂,改革问题出现带有某种必然性。这就需要正视改革问题,通过问题来反思自身改革,调整改革方案,保障改革良性前行。就此而论,改革“渐变论”思想应是指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坚持“渐变论”的改革策略,才能更好推进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化、发展的关键期,选择“突变论”还是“渐变论”作为指导改革的主要理论,取决于对中国现行基础教育体系性质进行判断。而对现行基础教育体系性质判断准确与否,则直接决定着改革性质和成效。就中国目前现行基础教育体系的历史定位而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并非应由“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或是转向所谓代表未来教育发展走向的“后现代教育”。如果把中国现行基础教育体系放在中国现代教育百年演进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中国现行基础教育体系就是现代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并非“大破大立”,创建一个什么新体系,而是要促进现代基础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所以改革“渐变论”应是指导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思想。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渐变”改革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尊重历史;与国情紧密联系;改革方式上要注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