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言官集团由御史和给事中所组成,职责主要在于掌控言路,监察百官,其行政机构为都察院和六科。他们在明中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陷入了门户之争的恶性循环。言官门户围绕着明中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形成。嘉靖朝以大礼议为肇端,言官分化为守礼派和议礼派。而隆庆朝主要以内阁夺权为核心,言官也因各自依附的辅臣不同而门户别立。万历初年言官的争斗主要围绕权臣张居正展开,张居正死后言路却陷入了反弹报复之局。到万历中后期,东林与敌对势力相互排斥,朝局混沌不堪。门户之争的恶劣态势一直延续至明末,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亡。言官在嘉隆万三朝门户之争中的行为表现特征突出,其政治批判的公正性也几乎消磨殆尽。同时,君主、内阁和宦官三大明代政治中主要的势力集团也与言官产生了相应的互动关系,这对言官门户之争的发展影响巨大。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是扶持与打压交替,他们对言官的态度完全出自自身利益的需要,因而也将言官作为平衡权力的手段。内阁与言官的关系是利用与倾轧结合,两者的势力相辅相成,权力伸缩变幻,反射出内阁制度与监察制度在明中后期的畸形发展。而言官与宦官的关系是抨击与阿附并存,此阶段宦权尚未成为影响言官门户的主流力量,这与明末天启、崇祯朝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言官参与门户之争自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影响。从制度上考量,明代言官制度中独立监察、位卑权重、相互监察和台谏合一的特殊定位与明中后期选任、考课、回避、升转制度的废坏是门户之争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明代中后期风靡的讲学运动又为门户之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与组织基础。而社会变迁因素所导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转化对言官行为的渗透也同样不容忽视。言官的门户之争最终对明中后期政治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言官的门户之争体现出传统社会人治与法治难以调和的无奈境地,值得我们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