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研究相继经历了早期的融资结构理论阶段、MM理论阶段、现代融资结构理论阶段的发展。MM理论阶段的主要结论是提出了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即首先内部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现代融资结构理论阶段的主要结论是企业偏好内源融资,如果需要外源融资,则偏好债券融资。这些理论的主要结论已经被西方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实践所证实,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却是偏好股权融资。 目前国际上的企业融资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英美企业融资结构模式和日德企业融资结构模式。通过对两种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从以上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国际比较则可以看出,企业是选择哪种企业融资结构与本国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融资方式的历史沿革有关。本文首先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变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动因和深层原因。提出了目前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发行可转换债券,但从长期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要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多元协调的企业融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