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节能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区差异很大,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情况差异很大。高等学校教学建筑可以作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实验平台,为超低能耗技术在公建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有益的参考。因此,研究不同气候区高校教学楼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节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具有示范作用。本文通过调研超低能耗项目成功案例以及分析高校教学楼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遴选适合高校教学楼的超低能耗技术,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新风热回收、照明控制系统以及地源热泵技术等。基于一项实际工程项目,利用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依据现行节能标准分别建立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标准模型。在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利用能耗模拟工具对标准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即进一步优化各类技术的指标,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目标。本文以节能贡献率作为评价指标,定量地分析各项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节能贡献效果。将每个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节能贡献率归一化,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超低能耗技术节能贡献比率大小排序,确定对应气候区高校教学楼超低能耗技术路线;将本文遴选优化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集成应用于四个气候区的标准模型当中,通过能耗模拟计算确定不同气候区的能耗指标;以最大节能贡献率对应的参数取值作为各个气候区高校教学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的推荐值。不同气候区的最优技术路线、能耗指标以及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推荐取值构成高校教学楼的超低能耗技术体系。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相比,本文建立的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对标准模型全年建筑总能耗的总节能率为:严寒地区82.8%,寒冷地区71.7%,夏热冬冷地区45.2%,夏热冬暖地区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