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我国玉米种植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其高龄幼虫蛀茎为害的特点不仅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引起茎秆倒折,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茎秆机械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茎秆的抗倒折能力,或许会对玉米螟的钻蛀为害产生一定的抵抗,本研究目的是:(1)从心叶抗性、茎秆抗性、茎秆耐虫性等不同角度就郑58×昌7-2诱导形成的DH群体的部分DH系和自交系进行田间抗性鉴定;(2)通过将一代、二代玉米螟为害茎秆的蛀孔数分别与各蛀茎时期的茎秆外表皮穿刺强度(rind puncture strength, RPS)进行相关分析来评价玉米机械强度能否作为玉米茎秆抗钻蛀的指标,为进一步研究茎秆机械强度抗钻蛀的作用机制和培育抗蛀茎玉米品种奠定基础;(3)通过在抽雄期和乳熟期对影响茎秆机械强度的形态结构、化学组分及解剖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茎秆机械强度抗螟性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利用玉米螟对心叶为害程度的分级标准、玉米雄穗抗螟性分级标准以及全株被害分级标准等鉴定标准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抗螟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同一份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时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水平。2012年的试验将两代玉米螟为害的全株蛀孔数与乳熟期茎秆中部茎节的机械强度进行相关分析;2013年的试验将一代、二代玉米螟为害的上、中、下各部蛀孔数分别与抽雄期和乳熟期各部代表茎节的机械强度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全株蛀孔数(个/株)与玉米乳熟期茎秆机械强度间无显著相关性,上部、下部蛀孔数与抽雄期和乳熟期茎秆机械强度间无或仅有微弱相关性;而中部蛀孔数与两时期的机械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中部蛀孔数和茎秆机械强度进行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结合玉米螟蛀茎的生物学特性可得出玉米抽雄期第7节间RPS与一代玉米螟蛀孔数呈负相关、乳熟期第6节间RPS与二代玉米螟蛀孔数呈负相关,这表明提高抽雄期茎秆第7节间RPS、乳熟期第6节间RPS分别是有效抵抗第一代玉米螟、二代玉米螟钻蛀为害茎秆的关键。在所播春玉米材料中分别选择抽雄期和乳熟期一致的株系,利用卷尺及游标卡尺测定了玉米株高、穗位、节间粗和节间长等形态学结构;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测定茎秆外表皮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节含水百分率;利用徒手切片技术和Olmypus BX61研究级显微镜观察记录茎秆外围维管束的厚度、表皮厚壁细胞层厚度、单位面积内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等解剖结构。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茎秆形态学结构、化学组分以及解剖结构对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抽雄期,仅茎秆含水百分率与茎秆机械强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460;在玉米乳熟期,茎秆表皮厚壁细胞层厚度和茎秆纤维素含量与茎秆机械强度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1和0.4330,茎秆含水百分率与茎秆机械强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62。